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劉錫慶 散文的主角就是你自己

2013/7/9 14:30:09 點擊數: 【字體:


    寫好散文必須“以我為主”
   
    如何才能寫就一手打動人心、“形散神不散”的優(yōu)秀散文?劉錫慶教授提出了一個明確的口號,他說:散文的主角就是你自己,好的散文必須要“以我為主”,是個性和心靈的赤裸,是自我心靈生命和人格魅力的藝術外現。兩個小時的講座,劉教授緊緊圍繞著一個“我”字,一再強調著散文必須袒露自我真性情,盡情表現自己。
   
    說到散文的特征,劉教授認為可以用自我性、向內性、表現性三點來概括。與其他文體相比,散文的自我性更為突出。英國的散文名家蘭姆就曾提出:我寫的就是我自己。郁達夫曾說,五四以前的散文大多強調文以載道,可以是文章里面沒有一個活著的“我”,五四運動的最大好處就是向內發(fā)現了自我,每一個作家在其寫就的每一篇文章里面表現的個性都要比以前的散文來得強。至于向內性即萬物內化,散文的特長在于表現內心,關注的是人類的“內宇宙”,一切事物都要經過心靈的過濾、沉淀,再吐出來,即所謂“吐納英華,莫非情性”。最后一個特征表現性與前兩點相通,散文永遠都不可能是反映現實的再現。
   
    自我性、向內性、表現性始終是緊扣一個“我”字,與此相應,評判一篇散文的優(yōu)劣也要從“我”入手,看這篇散文是不是運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書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要寫好一篇散文,須得有魂作核、以真情為骨、一氣呵成,不拘泥于外在的語言形式。
   
    劉錫慶還提出了散文寫作的五層面說,其中前四個層面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分別為實生活層面、情感層面、性靈層面、心靈層面、生命體驗層面。生命體驗層面是作者將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帶入散文中,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即此類佳作,但中國當前的散文頗少這一類作品。

    如何看待魯迅、80后、余秋雨
   
    如果說劉教授之前的娓娓講述給人以儒雅和善的感覺,在之后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面對觀眾的提問,他觀點鮮明而又妙語連珠的解答又盡顯其機智幽默。
   
    一個男讀者詢問說如何才能讀懂魯迅散文,劉教授首先就魯迅文章為何難懂講起,他認為,史實和文字是我們讀魯迅文章的兩大障礙。魯迅創(chuàng)作后期以雜文為主,大多針砭時弊,結合當時的具體歷史情境而寫,現在的讀者對當時的史實比較陌生,是難懂。此外,魯迅的文字尚未完全白話,還處于文白相雜的階段,這也造成了閱讀障礙。所以,要讀懂魯迅的作品,須借助于注釋和講解來讀。劉教授笑著說倘若把魯迅全集通讀了一番,恐怕也就不會覺得他的作品難懂了。
   
    對于如何評價80后作家的文學造詣這個問題,劉錫慶說,他很少讀80后的作品,因為沒意思。他一針見血地指出,80后作家是無根的一代,沒有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根基,他們在文學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太遠。五四時新文化運動徹底否定文言文帶來了一定的弊病,早有有識之士指出,文言是有生命的,中國文明的偉大復興可能就出現在21世紀。80后缺乏傳統(tǒng)文化這一課,應該好好補課。
   
    至于對公眾心目中的散文大家余秋雨的評價,劉錫慶的觀點更讓人耳目一新。他明確地指出,余秋雨根本就不是什么散文標兵,他不屬于散文家這個行當,余秋雨寫出的那些作品,根本就不是散文,而是文化隨筆。散文和文化隨筆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有無以“我”為中心,余秋雨在作品中并未好好地解剖自己的心靈,而是將鏡頭對準了古人。余秋雨將學術的下角料塞入文中,使他的文章就像一部小百科全書,而中國人經過了文化大革命的知識饑渴,所以會追捧他的書。劉錫慶提醒,大家不要迷信余秋雨,他的書不妨一看,因為可以增長知識,了解許多古人古事。他笑言,余秋雨就是一個高級導游,看他的書還是可以長點見識的。
   
    劉錫慶甚至認為,連冰心的《小桔燈》、何為的《第二次考試》都屬于“偽散文”,因為違反了一個基本原則:散文必須真實,絕不容許虛構。
   
    當有讀者就散文必須真實和“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悖論提出質疑時,劉教授尖銳地說這是典型的本本主義,他笑著說即使你搬出再大的理論我也要堅持這一點:散文必須寫真人真事,違背了這個原則的就不是散文。
   
    掌聲再次響起,人們向這位固執(zhí)而又可親可敬的“七十老翁”表示了最真摯的尊敬和感謝。□見習記者禹媚□本報記者趙偉【原標題:劉錫慶 散文的主角就是你自己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2008年6月3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