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透徹
「學畫者先貴立品,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氣概!
千禧年,百齡李劍晨榮膺藝術大師獎,他把玩晶瑩剔透的獎像身座,揮毫疾書「光明透徹」四個大字,相映成趣的是他曾作一幅國畫,畫面是一束櫻紅的蘿萄,靜靜地躺在草編的籃子中央,背依幾棵蔥白爽清的大白菜,質樸淡雅,名為「一生平淡」。「詩言志,畫心聲」,此作正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
李劍晨本是黃土地上一個平凡的孩子,但確又不凡。一九三六年,全國第二屆美展在南京舉辦,進館大廳中央并列懸著三幅油畫:徐悲鴻的「奔馬」、潘玉良的「起舞的少女」,李劍晨的「收獲」位於其中,前兩位時已聲名顯赫,他只是黃土地上一師范學校的美術教師。留學歸來,他執教講臺,默默耕耘,沒有大紅大紫過。平平淡淡,淡得如凡人無二致,而其德之馨,又非素人能備。
一九四九年,豫地大旱,餓蜉載道,為給梓里盡綿薄,他捐出精品百幅賑災。但承辦者心術不正,自據一袋銀子逃之夭夭。次年,物價飛漲,為助河南難友,他苦心作畫二百幅,得款又讓「朋友」席卷而去,那人卻在西安辦起古董店。面對這兩次劫難,李劍晨心痛,終一笑了之,「對人總要寬容的」,一九八六年,香港萬里書屋出版一本署名為陸如藍的「水彩畫技法」,風行港、臺、東南亞。女兒李蕾在南京書店覓得一本,一翻竟是父親的作品。經有關方面協查,萬里書屋賠罪,說明個中「原委」內表示再版時將署名更正。李劍晨說∶“既然海外讀者喜歡這本書,名字就不必改了,陸如藍就算是我另一個筆名吧。”淡得不能再淡,君子之交淡如水了。他贈一幼兒園畫作「鷹」,幼兒園為擴建,將其以五萬七千美元出讓給新加坡客人,用於擴建園舍。李劍晨聞說,非但沒生氣,又贈一幅。至於因某種公益活動,需要「支持」的,李劍晨有求必應。己卯除夕,他在任教的東南大學,為酬謝一臺灣重要友人,一宿未眠構思一幅寓意深刻的「萬年青」,以百歲高齡,拐杖入畫室,精心繪制。一九九一年赴臺灣辦畫展,一收藏家看中他的經典之作「山鬼」,愿以五十萬美金收購。李劍晨不肯,那先生又請人斡旋,李劍晨依舊婉拒,還得罪了朋友。近年,他將畢生創作的精品二百馀幅,分別捐給河南省和他的第二故鄉江蘇省。李劍晨不賣畫是眾人皆知的,但也有例外。某年,「九三學社」組織成員為群眾服務,為老百姓作畫。當時他已九十歲。臨街作畫。主持人提議他的畫以每幅一百五十元出售,李劍晨搖頭:「群眾生活水平不高,五十元一幅就夠了!顾豢跉猓攬鲎鳟嬍粋鳛槊勒劇V领赌矫鴣淼那姘俟值那螽嬚叩墓适,那就不勝枚舉了,其中不乏青年美術愛好者,帶著煎餅大蔥,扛著大米來拜師求教的,更有趣的是,一次一中年人一進門,「撲通」一聲跪下,李劍晨忙饞扶,間緣由,來人長跪不起,說他從蘇北專程而來,除非你答應我的請求才起來。李劍晨勸他盡管說。來人說,他的領導家有一幅名畫,被他兒子不小心弄壞了,他賠多少錢,那領導都不要,說除非賠一幅真跡,他見畫是李劍晨所畫,便來了。李劍晨當即允諾,給他畫一幅「月季」。來人獻上禮品,李劍晨拒絕:「不把東西帶走,我的畫不給你,」來人走後,家人問李劍晨:「他說的那些話是真的嗎?」李劍晨豁達一笑:「是真的,當然應該幫他∶即使是假的,也難得他一片苦心。他送禮、下跪,不就是因為喜歡我的畫嗎?」這些沒窮盡的畫債弄得李劍晨也心煩,且看他某日日記∶
催畫人絡繹不絕,真麻煩。有多少人來,沒個完。一個蘋果,拿了半天,沒有空吃到嘴,忙的是什麼呢?
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 李劍晨在日記中寫道∶「財多遭禍.名高招妒。名是人民對自己的尊敬,實到名歸,這是自然的,強求是不行的,多少失敗在名利上,以致身敗名裂甚或丟了生命。清心寡欲是保持健康的最重要的問題!
這是世紀老人李劍晨的肺腑之言。細細品味,對我們不無啟迪。他在九十六歲時刻意作畫一幅銘志∶「我將堂眾正正的走完這一百歲的征程!
二00二年二日二十日,李劍晨「光明透徹」成就了他的百歲人生,享年一0三歲!驹瓨祟}:色彩就是力量 追懷著名美術教育家李劍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