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倚賴天涯釣”的姜太公

2013/7/10 17:37:35 點擊數: 【字體:

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垂釣是個極有意味的活動。世人垂釣,其志在魚,高人垂釣,則別有意趣,或養身心,或避世利,或事韜晦。千百年來,有很多幕垂釣歷史劇,甚至有了一脈“漁父文化”。這第一幕,或許就是秋風習習渭水邊上,姜太公的垂釣了。

秋水潺湲,鶯飛草長,日光徘徊,姜太公“坐茅以漁”,草澤之中垂釣渭水。《六韜》是一部古兵書,一般認為《六韜》為呂尚所著,它開啟了中國兵學理論的先河,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曾潛心學習體悟這部兵學經典。

《六韜》一開場,便記載了太公垂釣、文王相遇問策那一幕。文王到渭水北岸打獵休閑,見水岸邊有人安坐垂釣,問道:“子樂漁耶?”姜尚回答文王說:“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

太公從垂釣說起,說垂釣雖小事,但“其情深,可以觀大矣”,其中道理十分深遠,可推知天下大事。姜太公由“垂釣”論及天下,對文王指出:商朝雖表面強大,實則日薄西山,周可起而奪取天下。文王“與語大悅”,說“吾太公望子久矣”。

渭水邊這一幕,飄忽著中國隱逸文化之風,頗有天下大勢定奪于胸、運籌帷幄的氣度。“數尺絲綸垂水中,銀鉤一甩蕩無蹤”,那份指陳江山的氣度,與后來的“隆中對”,有同工異曲之趣。這種智慧,大約可稱為“逸智”。呂尚的“垂釣”論,對文王的戰略決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武帝初年的墓葬發掘出《六韜》殘簡,表明漢武帝前《六韜》已流行,否定了疑為古人偽托呂尚撰寫的假設。《六韜》匯集了先秦兵學諸多精華。當年劉備臨終前,曾要求劉禪讀《六韜》,諸葛亮生前,曾將《六韜》和《申》、《韓》、《管子》等書手抄一遍。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入《武經七書》中,成為“武試”必讀書,對中國兵學影響極大。其中,亦多有治國理政的深切之道。

而姜太公渭水垂釣這一場景,是整個《六韜》的開幕式。此后便開始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一系列政治智慧與軍事智慧的演繹,撥云見日,云蒸霞蔚。

《史記 齊太公世家》記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年老矣,以漁釣奸西伯。”姜氏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據說活了139歲。姜太公垂釣渭水的核心,是“釣人”。白居易在《渭上偶釣》詩中說:“昔有白頭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

看來“釣人”之舉,古已有之,姜太公或為“釣人”的始作俑者。不過姜太公之“釣人”,與今日“釣魚執法”殊為不同。姜太公“坐茅以漁”為謀天下事,以“直鉤”且不以香餌,民諺曰“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今日執法“釣人”則巧設“倒鉤”,誘民于水火,只為假公濟私拿“提成”,雖都為“釣人”,前為逸智,后是欺霸,豈可同日而語歟?一個社會,好的規制優化人性,劣質規制卻毒化人性,它把人性中貪婪、卑劣的一面引爆出來。

后來牧野一戰,滅商興周,蕩平四野,姜太公功莫大焉。《詩經 大雅 大明》說:“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在風起云涌的年代,一個戰略高手常常起著撥弄乾坤的作用,他們的政治智慧,決定著一國一君的存亡興衰。正如曾子說的:“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凡能很好用師、用友者,事業成功就有了保證;凡好用聽話、搖尾聽命者,最后一定敗亡。歷史的經驗不可勝數。

杜詩說“倚賴天涯釣,猶能掣巨鰲”,姜太公就是“倚賴天涯釣”的政治垂釣大師,也是政治規劃和頂層設計的大師。他帶來了齊國的勃興。正如《史記 齊太公世家》中說的:“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秦德君【原標題:“倚賴天涯釣”的姜太公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學習時報 2012年08月06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周勃是怎么滅諸呂的?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