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翻閱雜志,看到作家劉震云的文章。其中,他關于知識分子的定位,讓人耳目一新,在他看來,未必讀過書的人就是知識分子,有些不識字但見識特別廣的人,也可以是好的知識分子。文章中,他還坦言,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是兩位大“知識分子”。
第一位“知識分子”,是劉震云大字不識一個的舅舅,在村里趕馬車,最擅長調理馬。在作者13歲那年,舅舅問他:“你覺得你聰明嗎?”他答:“不太聰明。”舅舅又問:“你笨不笨?”他說:“我也不笨。”舅舅又說:“世界上就怕這種人,要不你聰明,要不你是個傻子,你生活得都會非常幸福,像你這樣既不聰明又不笨、不上不下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最難混。”他趕快問:“那我的一生該如何規劃?”舅舅說:“你記住我的話,一輩子就干一件事,千萬不要再干第二件事。”他說,自己記住了舅舅的話,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編“瞎話”。
第二位“知識分子”,同樣是劉震云的舅舅,他的職業是木匠,方圓幾十里,他的木匠活做得最好。因為別人一張桌子花3天時間完成,他則會花上10天時間,這樣一來,他做出來的桌子自然比別人的好。他教導劉震云說:“你不是聰明的人,我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劉震云又一次記住了舅舅的教誨,同樣是作家,別人寫一本小說花3個月時間,他卻花3年,這樣一來,讀者都說他寫得好,其實“并不是我的手藝比別人好,而是我花的時間比別人長一些,這是我寫作最大的秘密和訣竅。”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什么事情都要求速度。其實你如果用心就會發現,有時候,逞一時之快,反而不如逞一時之慢,就像文章中“慢工出細活兒”的木匠舅舅,就像劉震云自己反復打磨出的精妙文章。
或許,你不是馬車夫,不是木匠,也不是作家,但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仔細品讀劉震云樸素的人生哲學,都會讓人受益匪淺。張軍霞【原標題:劉震云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