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遇是有諸多的因緣和合而成的,有著不可言說的因緣錯陳。
豫北平原的暮冬深秋寒氣逼人,原陽一個歷久彌新的農業大縣,就落座于此片肥厚的沃土上,在歷史的長河里曾經是多元文化碰撞的熱土,蜿蜒綿長的黃河經此向東流去,在朝代的演繹中孕育出了不少歷史人物,諸如毛遂、王平、張倉等,樊子陽就出生于此地。
因了增強兄的這個“緣”,我和子陽相識于新鄉,在語來詞往間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生就一幅厚樸無華的儀表,身相碩大,臉頰上架著一幅寬大的近視眼鏡,初觀之下顯得格外儒雅穩健。隨著交益入深,面色黝黑的他總是透著幾分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待人厚道,處事機智圓融。與此君為伍,心里倍感坦蕩寬博。
五歲時已開始染翰弄墨,經營書藝已有數十年光陰,近些年于國內外大展春風拂面,可謂是河南的書法獲獎專業戶了。
當然人生的真意并不是為書法活著,歷史的星云是文字堆積而成的孤峰,在漢子的大星云里,凝結著碩學先德們探究宇宙人生奧藏的血淚!本著這一點,我想子陽兄是透過漢字本身的智性,欲追問生命緣起的真實意。
屢次在國展中獲獎,他已在書法圈享有盛名。我并不想在此夸獎他的作品,而是透過他書法的建構,來追憶他解讀生命人性的玄奧!
時下的真書者已經不多了!子陽是一個穿越于字林墨線間的精靈,除了日常的揮寫,就是用心在觸摸那些棄之于荒冢殘垣下的遺碑碎碣,于摩崖造像間堆積的字里行間,窺探生命的蘊奧。文字的誕生,是碩學賢圣們為迷途的諸有眾生,在心靈和宇宙間架起的智性之橋,寂寞孤獨的心靈得以撫慰,在解讀他作品的當下,可聆聽那生命博動的聲音,被手拉手的漢字引向生命玄妙的殿堂。書法到成了他編織人生歸趣的玄夢,一路尋去……游心于漢字的星云里,妙悟著!追憶漸漸遠去的原古情愫!
三十余年的參詣,他的心中升起了無限的光明,在子陽的作品中總能濺溢出生命的火花,一股清氣透脫颯爽。字們在妙悟人生的大地上,幻化成生命的靈符,或“嘻笑”,或“放誕”,或“詭異”,凝結成新的繁星,并溶入那茫茫的漢字星云。
緣于凈土門徑,那遠劫以來呼喚的聲音在他心中初生根芽!猶如初生的太陽,山河大地都變的光明起來,潔白的宣紙上落滿的字們都已變成金色。宣紙、毛筆、墨塊都精神起來,我想子陽兄在時下逼仄擠迫境遇下,一定會高屋建瓴,帶著他筆下的文字去建構屬于他自性的精神家園,人生的路是漫長的,無常之風會突起。在這個為賣而書的年代里,祝愿那清香的“芬陀利花”早日開敷。一路走好!(作者系著名書畫家、書畫評論家)【原標題:穿越在漢字間的精靈———樊子陽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