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李商隱的苦與美

2013/7/15 9:57:30 點擊數: 【字體: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在《錦瑟》中曾以四個典故細說“華年”。先是莊周夢蝶來喻往事如夢,華年如煙。接著又以蜀國君王杜宇死后魂魄化為杜鵑鳥,悲泣啼血之事來喻自己的傷春之心及懷念之情。再接下以《博物志》中海里鮫人(神話中的人魚)出水,泣別主人而淚成珠之事來抒發自己一生的悲哀。最后又以藍田山產玉及戴叔倫所言之“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來表達自己的美好意愿只在恍惚迷離的美景之中,終不可即。

  種種情事只能叫人悵然追憶,而追憶中更平添了許多“無端”的苦痛與迷惘。這等迷惘何待今日回憶,就在當時也讓人愁腸百結呀!

  “玉谿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回,感染于人者至深”(周汝昌語)。義山一生的確苦難得很,先是出身低下的事實就把他搞成情結,他—直說“我系本王孫”,但那都是陳年往事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他一輩子都未沾上丁點皇恩;接著是十年應考,考了十年才勉強考上了一個進士,其中頭懸梁錐刺股的悲苦自不待言;接著又是東奔西走,一直只能當一名幕府小官,落得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場面,他那“速擬上青云”的大志只能是一場秋夢。再加上戀愛次次失敗,又不像杜牧是一個懂得風月的“花花公子”;中年又喪妻,更是沒有家庭溫暖。但正是這個如此大苦大難的李義山,才能寫出這“感染于人者至深”的詩篇。

  在接下來的《無題》中,詩人更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美與苦之張力:“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個春天的夜晚,我寫下了一首小詩的第一節:“我在初春的陽臺上回憶/一九八六年春夜/我和你漫步這幽靜的街頭/直到天色將明”。

  當這蒲寧式的春夜回憶早已又成為回憶時,我又開始重讀李商隱這首更加遙遠的春夜回憶之詩。那是另一個春風沉醉的晚唐之夜,星星與和風點染著畫樓桂堂,一場春宴開始了。“春酒暖”、“蠟燈紅”,氣氛何等風雅與熱烈。酒宴上“隔座送鉤”(古代一種酒席上行酒令的游戲,近似于擊鼓傳花,即傳鉤于某人手中藏著讓對方猜),“分曹射覆”(也是一種酒令之游戲,相當于猜字謎,即分隊用巾盂等預將物件覆蓋,叫人猜測),而在這醉人的熱鬧之中,詩人卻感到某種清寂與苦痛……不覺天色將明了,詩人在晨鼓的催促聲中,又得去“蘭臺”(即秘書省,詩人當時在那里任一個低下的職位)上班了,末一句可知詩人是不想去上這個班的,在他眼中這種上班猶如蓬草一般可憐又飄零,寂寞而無聊。

  人生是何等之美,又是何等之苦,詩人在這個矛盾之中又感到是何等的身心分割之痛。在這華美的宴席上,詩人一邊流連著溫暖的春酒,一邊為看上了某位佳麗但得不到而內心難受。生活是這樣美麗,但美中終有不足,“身無彩鳳雙飛翼”,詩人痛嘆自己身上沒有長出彩鳳的雙翅,為此愛情當要受阻,難以翩飛與之幽會;然而詩人又一廂情愿地認為他們二人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真的能相通嗎?其實不然,從詩人眾多失敗的愛情故事中,這里不過又多了一樁而已。也正因為詩人無窮的失戀,他才能說出這二句刻骨銘心又萬古流傳的愛情誓言。當此溫暖而絢麗的春夜,失敗的愛是苦澀的,也是美麗的,而在這美與苦的內心沖突下,詩人還感到了自己地位的卑微以及身世的飄零。愛又愛不成,工作又不滿意,這如何是好呢?詩人只有望空長嘆、發而為歌,以“昨夜星辰昨夜風”獨抒情懷了。

  從這首詩我們可見出詩人的內心活動極其復雜、細膩、微妙,而且郁結了許多情結,因此此詩才寫得曲折迂回、躲躲閃閃、欲言又止,總之,隱藏極深。也正因為如此,此詩在寫法上才跳躍極大(因便于遮掩)。詩人并不將一種情緒一貫到底,而是一會兒嘆良辰美景,一會兒發秘密的愛之感慨,一會兒又寫紙醉金迷的華宴,一會兒又自嘆自憐個人生活與處境的悲哀。這種發散式的寫法正是詩人制謎式的無題詩的高妙與迷人之處。他留下的空白與空間讓后人去猜測、去想象、去破譯、去串連。

  在另一首《無題》中,李商隱還為我們寫出了人生愛情美與苦的本色:“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年輕時曾“學仙玉陽東”,在那里他曾與一位美貌的女道姑發生熱戀,但結局又是以悲劇收場。然而正是這場愛情悲劇才使得詩人寫出了這首千古傳誦、婦孺皆知的《無題》詩。此詩在詩人眾多“無題詩”中寫得最為單純、鮮明,而且還一反其愛用典的習慣。正因為如此,此詩在今天還被譜成一首流行歌曲傳唱于大街小巷,而一般讀者對此詩的理解與欣賞也從無任何障礙。不過筆者在此仍要稍稍點評兩句。

  開篇二句當見李義山香艷風流的一面。暮春時節,百花凋殘,這正是詩人感時傷春、萬種閑愁之時,而當頭又遇別易會難的飄渺愛情,這就更讓人輾轉徘側、郁結中懷了。三、四句,詩人又吐露出一貫的至苦、至痛之情懷,以春蠶吐絲、蠟炬燃盡來比喻自己用情之專、之烈、之酷!登峰造極、令人聳然。

  別后情景如何,五、六句詩人如是寫來,清晨覽鏡,只見憔悴之容顏;夜晚吟誦,又感念其身若春月之寒。此二句又進一步將相思之苦寫盡,個中苦寒凄涼無不令人掩泣。末二句,詩人將情思聊作了另一番寄托,對自己算是一個寬慰與交代吧。“蓬山”即蓬萊仙山,這里借指戀人居處;“青鳥”當是西王母“信使”,專為其傳達信息,在此,當又借來喻愛情使者。此去蓬山真的“無多路”嗎?詩人實是從反面痛嘆這愛情的心路歷程是何其遙遠,唯有借青鳥愛情的雙翅去“殷勤探看”了。其結尾處,又可見詩人用情之綿長細密、妥貼周致的一面。這也是詩人性格專心癡迷、絕不回頭之真本色也。在其真本色的推動下,詩人第一次以無畏之情痛快酣暢地對自己的內心作了一次大吐露。(摘自香港《大公報》 文/柏樺)【原標題:李商隱的苦與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2年10月1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