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楊 晶:我與文學有個約定

2013/7/15 14:27:21 點擊數: 【字體:

 
    編者按:北依太行,南臨黃河,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新世紀,新華章,我們在找尋能代表“魅力焦作、活力焦作、人文焦作”的那一張又一張亮麗的名片。

    楊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曾當過農民、工人、小提琴手、教師、政府秘書和市勞教所政委。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三部曲《危欄》《危崖》《危言》(又名《拿錢說事》),長篇親情散文《讓愛永遠陪伴你》《多想再叫一聲媽》等。其中《危欄》《危崖》獲得河南省第七屆、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危欄》還獲得《莽原》2002年度小說類優秀作品二等獎。由于成績斐然,2005年和2007年,省作協、省文學院和市委宣傳部等部門兩次聯合舉辦了楊晶作品研討會。

    楊 晶:我與文學有個約定

    每周刊記者  陶紅彥

        秋天的陽光透過窗戶靜靜地、暖暖地灑在地板上,灑在充滿書香味的書架上。有了陽光,就有了生機,有了靈性,書架上那5000余本珍藏書也活躍起來,紛紛講述著一個朝代、一個時代的風云人物,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擁有一方自己的書屋,每天徜徉其間讀書、寫作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剛退居二線的楊晶,如今有了更多的時間守護自己的書屋,博覽群書,恣意揮灑文字。

    滄浪之水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上世紀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國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老子的這句話正如楊晶這一階段的心路歷程。
       
    1954年,楊晶生于孟州市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是解放初期的大學生,母親也是位知書達禮的知識分子,在學校教書育人。
       
    兄妹5人中,楊晶是老大,從小過著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然而,席卷全國的一場風暴使楊晶家突遭變故,父親被戴上了右派帽子,被送到50公里外的新河農場進行勞動改造。正處于大饑荒的年代,家里少了頂梁柱,于是,生命中,楊晶有了第一個刻骨銘心的感覺:饑餓。祖母和母親想盡所有辦法,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
       
    兩年后,楊晶的父親被摘去了右派帽子。回到家,父親一把火把家里的藏書幾乎燒了個精光,并拒絕一切可以工作的機會,死心塌地當了農民。
       
    從小學到初中,楊晶在班里一直是年齡最小的學生,學習卻是最好的一個,老師都夸他是個讀書的料兒。慶幸的是,父親并沒有把所有的書燒完,書柜里散落著幾本馬列和毛澤東著作,幾本音樂方面的《和聲學》《對位法》《歌曲創作方法》,還有幾本十分珍貴的文學藏書——《約翰·克里斯朵夫》《拜倫詩選》《冼星海傳》……酷愛讀書的楊晶,不厭其煩地把家里僅有的這些書看了一遍又一遍。如果聽到村里誰家有書,他就會千方百計地借來讀。有一次,楊晶借了本《唐詩300首》,愛不釋手。回家后,他把整本書抄了下來。漸漸地,他把全村和鄰村的書都借了個遍。那些記載著人類知識的書籍,為他打開了一扇扇心靈的窗戶,讓他感覺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感受到了人類精神的崇高和博大。
       
    楊晶上初一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一切都亂了套,學生們一夜之間都成了“混世魔王”。父親憑著自己獨有的操守與清醒給楊晶規定了“三不準”:不準寫大字報,不準給老師提意見,不準參加戰斗隊。最終,楊晶連初二的課本都沒學完,領了個畢業證,回家扛起鋤頭跟著父親掙起了工分,體味著農民的艱辛。
       
    由于受父親熏陶,楊晶從小就酷愛音樂。不甘心做一輩子農民的楊晶在家跟著父親學習音樂,后來又來到焦作學琴,并在礦上當了一名文藝職工。在練琴和工作之余,楊晶常跑到礦上的圖書室,從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三部曲,到中國的四大名著等,他都如饑似渴地拿來讀。當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之后,楊晶產生了文學創作的想法,因而又借了一些文學創作方面的理論書籍來讀。這些為他以后的高考和寫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恢復高考的喜訊像春風一樣吹到了這座城市。楊晶和在市里一所中學當代課教師的二弟決心參加高考,實現理想。可是,楊晶連初中都沒上完,參加高考談何容易。與其說在復習,不如說是自學從未學過的一些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楊晶考上了焦作師范,二弟考上了開封師院。
       
    進入學校,圖書館大量的書籍讓楊晶忘乎所以,他“像一個將要餓死的人撲在了面包上”(高爾基語),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而忘我地遨游著。每天除了吃飯、上課、睡覺,他都待在圖書館里。“楊晶看書跟吃書一樣。”這是同學們對他的評價。
       
    讀書的習慣,楊晶一直保持著。畢業后到學校當教師,又進入市政府工作,后又到市勞教所,工作之余,看書成為他唯一的精神享受。有了孩子,早晨他可以一只胳膊抱著孩子,一只手拿書來讀。一本《三國演義》,楊晶前后看了十多遍,書中的人物與情節,他都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和獨到見解。

    批判現實主義三部曲
       
    “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楊晶的扛鼎之作《危欄》危崖》《危言》三部曲有著強烈的批判現實主義色彩,特別是前兩部官場小說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作品都是以主人公死亡的悲劇命運終結。魯迅的名言,正如楊晶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對現實的一些不滿和看法。
       
    從1983年開始,憑著扎實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社會閱歷,楊晶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不斷有作品見諸報端和雜志。
       
    《危欄》(又名《夢縈關山》《水與火》)成稿于1996年,后在《莽原》和《大河報》上全文連載,并獲得《莽原》2002年度小說類優秀作品二等獎。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為了一官半職而心靈倍受煎熬的公務員,以及為了事業的成功,同命運進行頑強抗爭的人們。”《危欄》扉頁里,作者的開場白寓意深遠。
       
    作品《危欄》的成功之處在于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官場小人物形象:故事時間跨度在兩三個月,背景是在某市市委換屆期間,發生在一個小人物身上的故事。為了當上官,主人公李經緯作出了一系列的荒唐舉動,直到最后為救一個落水老人而獻出生命。李經緯,有經天緯地之愿、經天緯地之志,其表現又實在配不上他的名字。他是一個老實人,工作成績卓著,因不善交際、不會送禮,做公務員十四五年卻得不到提拔,飽受心靈欲望的煎熬……到最后,李經緯發展到瘋狂地找關系與門路,不惜把自己原有的人格尊嚴都打得粉碎。
       
    從書中,可以看出洋溢在字里行間飽滿的激情。主人公對待工作,對待家庭,對待朋友,對待群眾,他不是冷漠的,而是懷著火一般的熱情。他是以一種積極的姿態處在這個世上的。他的“錯誤”是不會見風使舵,不會當小人。作者在書寫這些的時候,筆墨酣暢淋漓。無論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廣電網 2010-09-1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河南焦作召開楊晶作品研討會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