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又一部命運之書,這一次確立的現實是改寫“地主”

2013/7/16 16:18:50 點擊數: 【字體:

又一部命運之書,這一次確立的現實是改寫“地主”
《莊園秘史》 賈興安著 新華出版社出版

比起《黃土青天》和《縣長門》來,這部《莊園秘史》更像是信手拈來之作。這么說,絲毫也不意味著我看它容易,不以為得來不費工夫。套用興安自己的話說,這叫“都不容易”。我一直關注興安的創作,曾經寫過四篇文章。借這個機會,回頭梳理一下我的思路,我覺得對興安的創作,也應該趁便加以全面梳理、總結,盡管我力有不逮。

早在二十年前,我寫過一篇《景物與一些人》讀后,那時我說,興安有自己的文學信念,只聽命于自己,別的,愛誰誰。興安尤其鐘情“老家”,鐘情“過去”,念念不忘童年的饋贈。記憶一旦被他喚起,就帶到紙上,就漫步開來,讓人覺著近乎“講古”,卻又見容于時代。我還說,他從容、兼容,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寫,他覺得該寫什么,就寫起來,不在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上同自己較勁,也不同別人較勁。在他看來,生活永遠是可愛的,同時又是永遠存在問題的,這就是他寫作的理由與背景。

至今我依然確信,以上兩點,有助于理解興安的為人為文。一個作家的生命性質,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隱入文字的背后,不管文字以什么方式組織起來,他的個人稟賦、氣質與經歷,總會顯現。

當年從《陋鄉蒼黃》到《黃土青天》我也一再鼓吹。在《陋鄉蒼黃》研討會上,我有一個發言,后來被一并歸置到國家社科項目——《世紀之交:長篇小說與文化解讀》一書中,因而到了《黃土青天》研討會上,我就偷懶兒了,抱著書在會上念:

小說直面現實,語言濃重而鮮活,富于思辯色彩,結構嚴謹有氣度,通篇一氣呵成,描寫了崇高的奉獻,尤其是主人公為民請命的憂國憂民的使命感,是最近幾年來農村題材小說中不多見的。

作者著力筆墨的主人公成為小說的巨人式人物,是當下體制中的包青天。然而從作者的創作本意來講,這是一種符合現實主義的角色選擇,落后的體制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被改革完畢,所以一位清官就仍是當下一個務實的現實選擇。

隨后,省“五個一工程獎”評獎,有機會重讀《黃土青天》,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寫了這樣一個授獎詞: 

這是一部有血性的書,很好地繼承了《紅旗譜》的傳統;這是一部寫了許多問題的書,但不是問題小說,也不是官場小說,而是弘揚正氣的主旋律作品;這是一部反映農村變革的教科書,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現實農村,具有充分的批判和認識價值;它創造性地、成功地塑造了新人物,寫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像王天生那樣的當代英雄形象;從根本上說,它是一部現實主義力作。它或許不是我們眼熟的“現實主義”,確是本質上的現實主義,它不是重述現實,而是確立了一個現實。

到了《縣長門》,我寫了《命名的真實與現實的確立》一文,我說《縣長門》與《黃土青天》從氣質上有一脈相承之處,集中體現于再次創造性地、成功地塑造了新人物,依然涉及到一些問題和官場,依然不是問題小說或官場小說,而是確立了又一個現實。興安堅定地保持了只聽命于自己的創作姿態,他就是他,他開創,從不復制。不復制別人,也不復制自我。他的創作,與其內在精神結構呼應得相當好。

那么這次我想說,《莊園秘史》與《黃土青天》與《縣長門》從氣質上依然有一脈相承之處,集中體現于再次創造性地、成功地塑造了新人物田家輝,確立了又一個現實:改寫“地主”二字。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莊園秘史》對地主尤其是地主成長史的關注、研究。這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

長篇小說讀的是命運。我讀《黃土青天》、《縣長門》讀出了“命運”,讀《莊園秘史》,讀出的還是“命運”。我知道《莊園秘史》是小說,是虛構,但我對它的真實背景深信不疑。

有人說,世界史上的優秀民族在歷史變動過后,都能從靈魂拷問的深淵中升起一座座文學和哲學的巔峰,惟獨我們這個民族例外,這一觀點,被許多人認同,我倒覺得在讀了《莊園秘史》之后,應該有“例外”的感覺。起碼,興安筆下的地主,有別于現當代尤其是十七年文學中的任何一個地主形象。

興安有著神圣使命感有著充沛的生命意向有著難得的清醒,他所書寫的亂世危局,一個地主與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條血淚之路對城鄉的連接……一地三個政府三個縣長……國共與土匪的混雜……足以顯示其對事實證據的掌握程度、對事實的理解程度和他對歷史介入的動機,在我看來至少還原了部分歷史真相,使我們對那段歷史再次有了觸目驚心的感覺,反思我們的視聽、思想包括歷史想像力的局限,堅定我們對歷史真實的理解程度和判斷立場:這是命運的歷史,而且并不僅僅是已經過去了的歷史……我想,只有理解了這些,我們才有可能理解《莊園秘史》獨特品質的歷史來源。

《莊園秘史》讓我想起許多年前我在文安大郭莊,在老支書郭建華的帶領下,我們用了許多天,走過大郭莊的每一塊土地。有一天我對郭老說:“你們村當年肯定出過大地主!”他很驚詫,說你怎么知道?我說我是從這大片大片的肥沃的土地上看見的,我看見了歷朝歷代的財富尤其是土地的積聚,看見了智慧和血汗。郭老非常認同我的觀點,盡管,他是當年的貧農團主席,從斗地主開始,他成為那個村莊的當家人。老支書說:“沒有那些地主、富農,就沒有今天這么大的大郭莊,沒有農業學大寨,就沒有今天這么富裕的大郭莊。”有一天晚上我們在大郭莊村南的“康莊大道”上散步,他突然拉住我的手說:“世上最長的是道路,路是走不完的,我是奔八十的人了,你們替大郭莊物色一個接班人吧。”后來我得知衡水作家李祝堯寫長篇小說《世道》,讓他去大郭莊采訪,成就半部書。

《莊園秘史》還讓我想起另外兩件事,也與地主有關。

我的老家有過一個地主,姓吳,走四十里路不喝別人家的井水。據說他發家是十分偶然的,僅僅是有一年他家的椴麻賣了個好價錢。為了買地,他舍不得吃穿,長工吃干的,他喝稀的。最終,他還是被活活打死了。在斗爭他時,說他富有的唯一實證是他有瓦房,還一條厚厚的棉褲,厚到往炕上那么一戳,可以立住不倒。那是他唯一的一條厚棉褲,為他的老寒腿準備的。吳家有五子,其中四個勤勞守業,抗戰時都是英雄好漢,后來成了地主、富農,被批斗,家破人亡。另一個,吃喝嫖賭,片瓦不存,后來成為貧農,“文化大革命”中挨斗時他總是叫:“我可是地道的老貧農啊!”顯得很委屈。

我在山西還結識一個老貧農,“文革”時曾登臺訴苦。他說:“想當年老地主那個狠啊,讓我們干活,他自己歇著,給我們吃小米干飯拌豆腐,他吃白面。哎,要說那會兒還能吃上小米干飯,現在連小米粥也喝不上了。”說著說著說跑了,他被趕下臺,后來又被揪上臺,跟著地主挨批。這些,在《莊園秘史》的“天上布滿星”一章,更形象,更生動。

說起這些,是我覺得,《莊園秘史》的視角,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視角,揭示出許多東西,筆,探到了土地深處,觸及土地的記憶,可以喚起人類共同的記憶,尤其可以調動熟悉這段歷史的中國人。縱觀全書,田家輝、郭子義、二臭等諸多人物,是戳得住的,是形象的。它觸及了生活和生存,回應了歷史。透過文字,可以看到命運:農民的命運,土地的命運,甚至革命的命運。這就決定了這部書總體上的成就,是又一部命運之書。

我個人是一直喜歡這一類文學的,有生命的投入,有精神的蘇醒,有自我的發現和覺悟。但凡好的文學,基本上都是從這個路徑上來的。文學的后面要有人,要戳得住,要有心,要摸的著,要有精神的掙扎和超越,這是文學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搖動的價值向度。

我一上來就說,這部《莊園秘史》更像是信手拈來之作,其實我是要說,和《縣長門》一樣,正因為準備充分,才顯得舉重若輕。前幾年興安出過兩部在我看來很重要的隨筆集,一部是我前面提到的《都不容易》,一部是《村莊里的事物》。《都不容易》關涉興安的胸襟氣度、悲憫情懷。興安的作品,對所有角色都是充滿世俗同情的,正如曹雪芹對寶釵,對賈政,對劉姥姥,對老媽子,如惠特曼對黑奴,對妓女和逃兵。在《莊園秘史》中,世俗同情沒有被世俗政治、道德所約束,使人物有了多重的乃至不可分重的性格,讓蝎子溝那樣一個原來冷酷無情、沒有人味兒的地方,有了溫暖,有了人味兒。而《村莊里的事物》中對移民與村落、民居、民謠、鄉村老宅院、水井的關注,對于構建《莊園秘史》這樣一個由經驗、細節和材料所建構起來的物質外殼,非常有幫助,最終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靈魂容器。從挖黃豆、豆腐刀、打豆腐、腰帶繩,到莊園的布局、磚雕、石刻、家具,在物質層面、在日常生活層面有著比較嚴密、精細的描寫,大部分細節都經得住推敲,這在作品推進的過程中,大大提升了邏輯性、可信度和經驗的真實性,使小說的精神和它的物質外殼融為一體,呈現出日子和事物的紋理。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關于細節處理,也有一點點瑕疵,將來再版的時候,建議興安兄修訂一下,一是有些東西要往細里摳一摳,再是在起承轉合的“轉”字上下功夫。有的硬傷,一定要改,舉兩個小例子:第4章36頁,二臭說家里有山雞蛋,是在1913年3月18日,那時節山雞下蛋早了點,在燕山山雞下蛋是在6月初,在太行山早半個月,在5月中旬;第11章106頁,“向陽的坡面有一些果樹,但都是野生的,村人誰摘了算誰的。”果樹野生的少,除了核桃、栗子,蘋果、梨、山楂、桃、杏、李子之類都需要嫁接,野生的不是果樹,果木種子返祖,只可作為果樹嫁接的父本。核桃、栗子可以直接種,要想提升品質,也需要嫁接。劉向東【原標題:又一部命運之書,這一次確立的現實是改寫“地主”】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2013年06月0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