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涯:山崗上的老樹
2013/7/17 15:17:5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1968年生于許昌,1988年由小說轉向寫詩,曾只身赴舟山群島研寫詩歌的杜涯自成一格,喜歡處理現實生活中的題材,這是女詩人中少見的。她處理的題材很多是四季中大地上的事物,不是贊頌,也不是詛咒,而是游走于時空之間,抵達事物的本質,像一株山崗上的老樹,察看歲月的流轉,大地的興衰。
杜涯的詩有著歷盡蒼桑之后對生命的洞徹、感悟,有自在地對待一切的意味,表現得清冽冷靜。那種死亡的感覺來得很早,在她的童年就出現了,它讓一個女孩過早地感受到生命的沉重與虛無,杜涯以體驗的詩句寫出了對世界的第一次絕望,“我走進樹林,站在樹下……我吃驚地望望四周/看到生命的沉重與虛無,/看到的仍是落葉紛紛/落下/我聽到了世界飄落的聲音/忽然,我明白我第一次/面對什么/那一年我九歲,或者十歲/我還不懂得死亡……我知道我的童年已經結束”(《回憶一個秋天》)。《桃園之冬》不由自主地表現出對生命、愛情的熱愛,把衰老干枯的一切置于“當冬天離去而春天很遙遠”的境地中,“這時我感到心中有什么在靜靜流去/我感到冬天里我不會再說出話來/生命象陽光一樣流逝”。
杜涯像一個老人,她的詩安寧、大氣、境界深遠而透徹,有力而有效地鍥進了世界之中,行文布局是那樣的平穩、空闊,(《我知道那些吹過紅樹林的風》)語境明凈而遼遠,“我知道那些淺藍色的山梁/那些透著藍天的山口/幾乎一整天都有人在那里走過/然后快速地消失”,讓有經歷的人動容,前面優美的描寫為了推出最后一句“我看到愛我的人正站在風中”,不由教人眼角濕潤。《第三天,風用它明亮的翅膀》簡潔、明凈與神秘,頗為一致地交融,這是一首整體性極強的詩,不能摘出任何一句。
喬延鳳這樣評價杜涯,“這種純凈的語言與純凈的詩情是一致的……形成一個透明的世界,把我們領到她詩中一個個樸實而充滿著真情的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它與客觀相統一,構成了她的詩美空間”。本報記者 左曉明【原標題:杜涯:山崗上的老樹】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江南時報 2001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