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方心芳:心芳酒醇

2013/7/17 17:15:11 點擊數: 【字體:

    方心芳,1907年3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臨穎縣石橋鄉方莊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方殿銘是清代的末科秀才,河南開封師范講習所畢業,做過小學校長和縣教育局長。

  方心芳于1913年入本村國民小學,成績優良。在臨穎縣第一高等小學學習兩年畢業后,1922年到衛輝府(今河南汲縣)法文學校學習3年半取得畢業證書。隨即在上海中法工業專科學校附中補習1年,于1927年10月考入上海勞動大學農學院農藝化學系,1931年畢業。上海勞動大學是一所免費的大學,強調“雙手萬能”、“勞動創造世界”,因而注重親自動手和聯系生產實際,這為方心芳后來一生不忘解決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問題奠定了深厚的基礎。由于他的畢業論文得到導師、我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奠基人之一魏喦壽的賞識,畢業后便被推薦到設在天津塘沽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簡稱“黃海”)發酵與菌學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員。“黃海”是一個以工業救國為宗旨,為振興中國工業打基礎的私營學術研究機構,十分重視用現代科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這使方心芳在一踏上工作崗位就獲得了一個極好的鍛煉機會。

  1935年,他在著名實業家范旭東和化學家孫穎川等的關懷和支持下取得“庚款”資助,到比利時魯文(Louvain)大學的釀造專修科學習,獲釀造師稱號。1936年分別在荷蘭菌種保藏中心和法國巴黎大學研究根霉和酵母菌分類學,1937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卡斯堡研究所研究酵母菌的生理學。游學兩年,走訪4國,他遇到過像AJ克魯維(Kkuyer)、A季也蒙(Guikkiermond)和J婁德(Lodder)等國際上第一流的微生物學家。他時刻記住,他是為了解決祖國發酵工業中的微生物學問題出國的,與其停在一個學校取得學位,不如多到幾個實驗室學會更多的本領。在國外不長的時間內,他發表了從國內帶去的菌種的研究結果,發現了一些根霉和酵母菌新種。

  抗日戰爭爆發時,方心芳正在丹麥,當從報紙上得知這一消息后,他立即中斷了在國外的訪問研究,匆匆趕回祖國,參加偉大的全民抗日救亡斗爭。1938年1月他奉范旭東之命到了重慶,一面為“黃海”內遷作準備,一面開展用甘蔗糖蜜生產酒精作為汽車能源的研究。1938年8月,“黃海”在四川五通橋市建址,方心芳即舉家來此居住。1940年他受樂山中央技藝專科學校聘請為農產制造科兼任教授,1946年兼任科主任,1947年得到當時的教育部頒發的教授證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方心芳的生活掀開了新的一頁。1949年底,他遷家于北京,在位于北京芳家園的“黃海”任研究員兼副社長,并領導該社的發酵研究室。1952年1月,“黃海”由重工業部接管,1953年2月發酵研究室并入中國科學院的菌種保藏委員會。1957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微生物研究室成立,方心芳任研究員、副主任。他吸引了一批高級研究人員充實研究隊伍,在工業微生物學方面開展了選種、分類、酶學及生理學方面的工作。1959年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他被任命為副所長兼工業微生物學研究室主任。他領導了酵母菌分類、遺傳育種和青霉、曲霉、根霉、白地霉、乳酸菌、醋酸菌等的分類研究,選育出大批優良菌種應用于工業生產,還開展了丙酮丁醇、氨基酸、調味核苷酸的發酵生產研究,創立了烷烴發酵生產長鏈二元酸的生產工藝。他主持的科學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三等獎、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在他的倡議和組織下,50年代在我國建立了地微生物學(包括石油微生物學和細菌浸礦等)、霉腐微生物學、甾體微生物轉化等新的分支學科和領域,對我國微生物學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1955年他曾率領微生物學代表團訪問日本,為兩國微生物學家之間建立友好聯系做了大量工作。1979年方心芳被任命為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被選為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80年代后,方心芳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為我國的工業微生物學培養人才,規劃未來的學科發展,對我國的釀造工業提出過不少重要建議,指導過不少工廠的新產品開發和生產。對登門拜訪者或信訪者,從來是有問必答,來者不拒,他說過:“我雖然年老體弱,但能為社會主義四化建設發揮余熱,感到踏實,精神愉快。”1992年3月24日,在他臨終前幾小時,他還在和他家鄉酒廠負責人研究產品質量改進,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對我國傳統發酵產業的貢獻

  方心芳早年就立志獻身于工業微生物學。他的大學畢業論文便是“中國醬醪中之數種酵母菌”。參加工作后在“黃海”社長孫穎川指導下,他的第一項研究工作是改良高粱酒的釀造方法。他們用高薪招聘釀酒師傅,在社內建立實驗工廠進行試驗。通過化學分析,找到了釀造高粱酒時原料利用率太低的主要原因是大曲中的有用微生物活性太低。針對這個問題,選出了糖化力強的米曲霉和發酵力強的酵母菌做成麩皮曲,并加入酒母來代替原有的大曲,結果既提高了出酒率,又節約了制曲用的糧食原料。1932年創建了威海酒廠,他親自參加生產勞動,到唐山和山西汾酒廠做考察,寫出了關于我國制曲釀酒的第一批科學論文。這些成果至今仍對我國的釀酒行業有重要參考意義。山西汾酒廠在60年代總結傳統工藝時,方心芳的“汾酒釀造情況報告”就被作為重要文獻資料使用。抗日戰爭期間,方心芳和同事們一起,成功地用人尿代替硫酸銨以糖蜜為原料發酵生產出了酒精,為緩解大后方汽車能源困難做出了貢獻。在四川樂山全華釀造廠,他進行改造釀酒用大曲的試驗,在大曲中接種曲霉、根霉和酵母菌,提高了大曲的糖化和發酵效率。同時對制曲的場所曲房進行了改造,實現了一年四季生產大曲。可惜在當時未能推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節約釀酒用糧成為突出的問題。1951年方心芳在輕工業部召開的酒精生產會議上,根據自己過去的成功試驗,重新提出了改造大曲的主張,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

  · 人物檔案

  方心芳(1907—1992),微生物學家。我國現代工業微生物學開拓者和應用現代微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傳統發酵產品的先驅者之一。從30年代初期開始終生從事食品發酵微生物學研究,在釀酒、烷烴發酵生產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畢生重視微生物菌種的收集、研究、應用和開發。50年代后組織和指導建立了我國現代微生物學的一些新興分支學科,培養了一批高級專業人才,為我國微生物學和現代微生物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原標題:方心芳:心芳酒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 2007年03月1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