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軍紀至今仍能清晰地記得錢老介紹葉師事跡后的自己的尷尬行狀。對于錢老充滿崇敬之情敘述的葉企孫先生,一個曾經教過“三錢”,教出“原子彈之父”王淦昌、“航天之父”趙九章、“光學之父”王大珩、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破格引進提攜當時一文莫名后來成為大數學家的華羅庚的人,在他首任清華理學院院長(包括工學院)、物理系主任以及以后實際上成了清華大學的“第二號人物”長達幾十年的這段時期,吳有訓先生稱之為“中國理科教育的第三個時期”,葉企孫是這個時期的領軍人物。正是這個時期,清華出來的理工學生在新中國初期成為兩院院士的約有192名,占院士總數的40%。在“兩彈一星”、石油勘探、國防工業以及“中國863”計劃等重大科研生產活動中,他的學生們都是以團隊沖鋒的身影出現的……然而,對這樣一個為中國為中華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自己卻全然不知,邢軍紀感到汗顏。錢老似乎并沒注意他的窘態,他聽完邢軍紀的話后拍著桌子說:這就是我們中國!這就是我們中國!
10年來,邢軍紀一直把這句話記在心里。
邢軍紀說:“我們像是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有著前院和后院,前院熱鬧,明亮,風光,就像是一門顯學;而后院冷清,黑暗,寂寞,既放珍寶又安頓鬼神。后院實際上是很重要的,那里隱藏著家族成長的秘密,盤繞著錯綜復雜的故事,前院那些光鮮亮麗的枝葉,在后院都能找到它們的根系。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后院安頓的是我們的歷史,是老輩人的魂魄和精神,當然還有秘不示人的好東西之類。從某種意義上說,后院實際存在著巨大的神秘力量和隱形模式,有著人神共通天道人理的神奇暗道,它的彰顯和利用,通達和光大,關乎著前院的一切,因此也可以說,后院往往決定著前院,所以我們說歷史決定現在,現在決定未來就是這個意思。”
但這個厚重的精神資源和不朽母題卻被擱置和冷落了。邢軍紀覺得寫這部作品似乎是自己的宿命。10年來,三易其稿,千萬里追尋,大量地采訪、閱讀,傷心勞神,沒有一分錢的資助。他曾數次打過退堂鼓,但每次都因錢老的那句話又折了回來。邢軍紀說:“我們曾經太對不住葉先生了,我似乎在替所有生活在和平環境下的中國人在還欠葉老的這個人情,并希望人們都記住葉企孫這個名字。所幸的是,當下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提出,給我們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使這個愿望有完美實現的可能性。”
這部作品以翔實的史料、豐富感人的細節、優雅生動的文筆講述了葉企孫先生輝煌而坎坷的一生,并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思索。葉先生過人的才情、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拳拳愛國之心令人感佩,而其復雜多變的人生際遇在讓人扼腕的同時,為我們提供了20世紀中國歷史進程的一種獨特版本,引發人們對知識分子命運和現狀的思考。邢軍紀說:“葉企孫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為我們貢獻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救國的思路、方法和正確答案。”
評論家李炳銀說,讀了這部作品后感到震撼和感動,這是近兩三年來最重要的報告文學收獲。如果邢軍紀用這10年寫報告文學能賺100萬元,而他卻在潛心構筑這樣一部真正富有擔當和厚重歷史內容與人格力量的作品,難能可貴。這部作品,是站在一個人的角度對于中國社會歷史的回溯與勘誤;是在一個大師的人生形跡上對于一種作為、精神和人格的肯定和記憶。
邢軍紀從事報告文學創作已經有20多年,《瘋狂的盜墓者》、《商戰在鄭州》、《錦州之戀》、《黃河大決口》、《第一種危險》以及《脊梁》、《北中國的太陽》和《中國精神》等等關注社會現實的發展及其矛盾沖突、反映時代精神的報告文學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獲得了魯迅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等一系列的大獎。他不僅始終關注現實人生,而且有自己深入的思考,他認為:“作為一個作家,尤其是對于一個長于報告文學的作家而言,必須肯于不怕艱辛地深入生活,要能夠耐得住寂寞,沉下去,深下去,精采善磨,也惟有這樣方能打造出精品力作。”【原標題:邢軍紀:10年辛苦為大師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