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成立大會在鄭州召開,孫廣舉當選首任主席。該協會接受省文聯的管理和監督。
2006年,省文聯黨組決定以省文聯理論研究室為基礎,籌備成立我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籌備期間,登記了第一批會員共90人。
在成立大會上,選舉產生了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和主席團。著名文藝評論家孫廣舉當選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王守國、周俊杰、劉景亮、何向陽、汪新華、王幅明、楊誠勇、王劍冰、孫先科、何弘、劉敏言、樊洛平、李靜宜、韓宇宏、譚靜波、常平安16人當選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文藝評論家要敢于批評
——訪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孫廣舉
作家、讀者都需要批評
“文藝評論的擔子很重,當這個主席不是件輕松的事兒。”4月19日,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在鄭州成立,著名評論家孫廣舉當選主席后,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
經過近兩年的籌備,協會終于成立了,孫廣舉感到欣慰。“文藝評論家協會的成立,可以說是生逢其時,盡管有點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
孫廣舉說,文藝的發展規律表明,創作和評論互促互動,文藝才能和諧繁榮。創作越發展,越需要聽聽批評的聲音,在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局面下更需要批評,讀者需要,作家也需要,這是共識。現在,我國每年有1000部長篇小說誕生。“這么多的小說,讀者怎么去挑選?只有文藝評論家站出來,做出評論,讀者才能有自己的選擇。”
文藝評論家要敢于批評
如今,各個文藝門類都熱衷舉辦“現場評論”,換句話說,就是有了新作品,便開個評論會。結果,與會的人都往好里說,不愿提出批評。針對這種現象,孫廣舉說:“不可否認,文藝評論需要肯定性評價,要說到點上,尤其對于新人新作。但同時也需要一針見血鞭辟入里的批評,甚至是專挑問題、毛病的診斷式批評。像魯迅先生說的,好的文藝批評,要‘好處說好,壞處說壞’。但可惜,后一類評論活動太少。近年來文藝界各方面對文藝批評有所謂缺席、失語的責難主要指此。”“能不能創造出敢于批評的氛圍,這是一個關乎文藝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孫廣舉說,文藝評論家不能只是時尚的、時髦的、跟風的時文作者,應是根基深厚、富有建樹、影響深遠的思想者,文藝評論家要敢于批評。
要培養文藝評論家
孫廣舉認為,一個時代文藝發展的標志主要體現在大家特別是大師身上,相對來說,文藝評論家的人才成長難度更大、時間更長。今后協會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通過評論實踐、研討、培訓、評獎等方式發現、培養、組織、爭取越來越多的評論家,并助推評論方面的大作、大家的涌現。□記者 梁新慧【原標題: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在鄭成立 孫廣舉當選首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