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天下真名士風雅文章賦錦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方能識賢愚。廣見聞,益心智,啟文思,厚積薄發,筆下有神,讓意隨心到,揮灑成文。
今年7月劉安成在老家商丘舉辦“鄉音·鄉情——劉安成書法藝術匯報展”的同時,還舉行了“《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劉安成》、《井天齋心畫》圖書首發式”。《井天齋心畫》主要有50余篇劉安成近期散文和藝術理論創作文章,同時也有當代理論名家為其書法藝術所作的評論文章20余篇。
剛拿到 《井天齋心畫》時,隨手翻了兩篇,洋洋灑灑數千字,思無羈無絆,言所欲言,文字瀟灑,涉筆成趣。一下子讓記者無法將這些與這位以學財經又服務于財政部門多年的公職人員聯系在一起,沒有了想象中公職人員的條條框框,思想奔放自由,無拘無束。詩一般的文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景,像一枚枚釣餌,吸引著記者墜入一個純美的世界。若不是窗外喧囂的車水馬龍,記者真以為自己置身于藍藍的天空下,青青的牧場中,潔白的羊群旁,翠綠的湖水之畔。
綿綿的冬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夜。徜徉于雨中的花園小徑,吸一口濕潤清新的空氣,慢慢回味前一晚一口氣讀完的《井天齋心畫》,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馬南北,神游這些心儀已久、風物絕佳的鐘靈毓秀之地。藏地的神奇、江峽的險峻、邊陲的多姿、大漠的壯美、陜北的風物、九寨的放浪、江村的造訪、康巴的風情、青城山的青幽等,還有峨嵋勝景、山林靜寂、江南民居、騰沖烽煙、洪雅神韻、翡翠佛緣……引人入勝,感同身受。對書藝、碑帖長期歷練,穎悟其道的探驪尋珠,人生雜感、世象觀察、世俗民情、生活拾趣,感受入世的劉安成。
在他娓娓敘來的筆下,一草一木、處處在在都激發著詩性的流露。積極向上的色彩里,沒有陰霾,沒有嘆息,甚至沒有丑惡。過去、未來、現在都是無憾的,人生、歲月、風景都是完美的,飄蕩著一個個明亮的音符。
作為一個身居要職的公務人員,在這浮躁的時代,收獲如許多彩而豐瞻的文字,殊為不易。走馬天下真名士,立言人間足風流。浮躁的時代,需要這樣耐得寂寞、孜孜以求的文化跋涉者、心靈守衛者。
他是金融業的體制內人士,事務繁忙,加班熬夜已是常事,整日的操勞常使他夜不能寐,神經衰弱;他還是一個頗有聲望的書法家,現任河南省書協副主席,根自米王的書法作品獲譽極多,已成業內佳話。
他幼年一貧如洗,歷盡辛苦方有所成;成就事業后樂善好施。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他在老家商丘市虞城縣向10名貧困大學生每人捐贈2000元助學金。
劬勞于案牘,游心于文藝,居廟堂之間,展名士風流。他就是劉安成,河南省財政廳地方金融處處長。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書消得人憔悴
第一次見到劉安成,是在他的辦公室,入目是“地方金融處”的門牌和他辦公桌上的各種財政文件。采訪中,時常有人叩門而入,或是詢問意見,或是報送文件,繁忙的身影告訴我這是一位地方金融處處長。
近年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舍棄本應享受的休閑時光,別人觥籌交錯之際,他則讀書臨帖,與古人先賢對話,汲取精神營養。一早一晚,茶余飯后,出差旅途,會議間隙……都成了他難得的學書時間,對書法達到如癡如醉的境地。正是對書法的摯愛,使他忘卻功名利祿的誘惑,安然自若。
書,心畫也。千載之下,遙想王羲之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達觀曠逸,蘇東坡泛舟赤壁舉酒臨風的慷慨嘯傲,乃至近代弘一法師的青燈佛卷、慈悲喜舍,哪一個不是具有著冰操獨幟的光輝人格呢?
書法本寂寞之道,他卻在黑白之間陶冶心性,在寧靜中享受學書的快樂。
晨曦初露或青燈幽蘭下,他鋪紙研墨,伏案疾書,看墨香氤氳,黑白和諧,線條舞動,便忘卻世間一切煩惱,遇有佳作,則欣喜難言。偶有三五好友品茗論書,興趣所至,他則揮毫潑墨,感到無比的暢快愜意,大有“人生若此,夫復何求”的感覺。
劉安成的書法以帖學為宗,不為時風左右,清新灑脫,流美飄逸,洋溢著浪漫的古典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時代氣息。他從顏柳入手,精研二王之《蘭亭序》、《圣教序》,繼而蘇黃米蔡,王覺斯及歷代書法大家廣泛涉獵。于臨帖中漸悟精妙,他的書法力求變王氏書風的靜態美為動態美,追求用筆靈活多變、酣暢淋漓、沉著痛快,從而形成一種以王為底、以米為表、沉穩爽健、飄逸華滋的藝術風格。
人品與書品有著內在的聯系,學書法的人,最要緊是胸懷中有道義存在,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孤傲自守,不隨世俯仰,不隨波逐流,只有這樣的人格境界,才能賦予書法創作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個性。劉安成書法的優秀,除了他做人處事的人格力量之外,還在于他有著豐富而全面的文化修養。并將這種學問修養融入了自己的性情。【原標題:風雅名士劉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