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筆走龍蛇盡豪邁

2013/7/19 16:41:35 點擊數: 【字體:

筆走龍蛇盡豪邁
薛黨軍作品
筆走龍蛇盡豪邁
薛黨軍作品
筆走龍蛇盡豪邁
薛黨軍近照

    閱讀提示

    在賈長城“中國七子展”現場,當王小樓將一位貌似剛剛從草原摔跤場上走下來的剽悍漢子指給記者,說“他就是薛黨軍”的時候,第一感覺,他如果能提得筆寫得字,那全天下的男人都能捏得針繡得花了。一米八幾的大個子,站在人前像一堵墻。人豪爽,目光坦蕩,談吐鏗鏘,胸懷豪邁。而為書法、為藝術,需要的是多么細膩和篤厚的情懷。

    而事實是,薛黨軍不僅寫得一手好字,一度摘得“蘭亭”大獎,而且,寫詩、作畫,嗜書成癖,嗜酒若友,皆出境界。他有一首寫給自己的詩:“無眠覓舊蹤,夏夜雨聲聲。渺渺將軍夢,依依翰墨情。苦中常作樂,夢里亦真情。撫鬢生白發,故事為誰傾。”詩意、詩境,很出味道。

    “陰錯陽差唄。”薛黨軍調侃他跟書法。他曾在部隊當過偵察兵,在幾天幾夜無任何供給的情況下,穿越過神秘的森林,荒蕪的大野,最先到達目的地。他理應成為一位出色的將軍,在未來的日子里馳騁沙場。他卻陰錯陽差地迷戀上了書法,沉醉于墨香之中,一醉就是30多年,再與戎裝無緣。

    棍棒下的書法情緣

    1964年,薛黨軍出生在睢縣一個普通的家庭。和一些書家不同的是,他從小并不喜歡書法。回想起現在與書法情同“伴侶”的緣分,他無限感慨地告訴記者:“還別說,當年還多虧父親的棍棒吆喝,我才走上了這條我認為沒有盡頭的道路。”

    在父親的“威逼”之下,7歲的薛黨軍開始臨習書法。但將書法變成一種自覺行為,一種為之奮斗的夢想,卻是他18歲那年的事了。

    1982年,18歲的薛黨軍參軍到四川某部隊。成人后的他,有一天突然向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將來自己要干啥?“那時的想法還很單純,當兵,寫好字,到時分到機關工作。的確,想想自己那時的專長,也就數書法了。”薛黨軍說。

    方向明確了,薛黨軍到部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趁一個禮拜天,步行幾十里地到最近的縣城,花一毛三分錢買了一本漢代的隸書碑帖《曹全碑》,花五毛錢買了兩桿毛筆,還有墨汁,回到部隊,就急不可耐地臨起帖來。“那時沒有宣紙,用報紙也已是很奢侈,一個班才一張報紙嘛。那就用毛筆蘸著水在地上練。不心疼水,可心疼毛筆。毛筆跟水泥地摩擦,禿得太快了。”

    誰都知道,鐵打的營盤,在不違犯紀律的情況下還要多抽時間練字,這樣的條件怎么創造?薛黨軍有辦法。他當偵察兵那會兒,看守槍械庫,常在戰友都沉浸夢鄉的時候,他躲進去練書法。“槍械庫四壁不通風,夏天,四川那地兒很潮濕,蚊子很多,一邊練字,一邊還要不停地拍蚊子。常常拍得一身哪兒都是墨。”

    行軍拉練的間隙,薛黨軍也不曾丟下書法。桌子沒法帶,到時用床板替代。筆墨自然要帶上,為了不被發現,用報紙一包,往背包里一塞。最難忘的要數一次行軍途中,他正趁間歇揮毫潑墨,練到忘乎所以時,突然得到通知,中央軍委的首長要來慰問,馬上整理內務。他一著急,墨汁灑了一床。“床單、被褥全是白的,潔白潔白的,掩蓋是沒法掩蓋的。挨批評自是難免,為連隊抹黑,才是我最內疚的。還好,將功補過吧,我后來在全團書畫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為連隊爭了光,獎品是一條毛巾。去年我家屬從箱底里把它翻出來了,要扔。我沒讓。扔不得,這不只是榮譽,還是記憶。”

    1985年10月,薛黨軍轉業回到了睢縣,被分配在睢縣糧食局辦公室工作。他最高興的事,就是單位里每個辦公室都有報紙,他可以到每個辦公室“搜刮”報紙去,然后供自己練字。“記得那時我每到一個辦公室,他們只要看見我來了,都會說,黨軍你等會兒,俺的報紙看完再給你。”當初的這點兒軼聞,讓早已不再用報紙練字的薛黨軍回憶起來,仍是那般饒有趣味。

    后來,薛黨軍一邊工作,一邊參加了報社的通訊員培訓班。據他說,他是為了發稿子,拿稿費,買紙買筆,好練字。

    日練一日功,不練百日空。多年來,薛黨軍孜孜不倦地臨習書法,為他帶來無盡困惑和突破的同時,更多給予他的,是無盡的快樂和收獲。他在他的三迷堂只言片語中這樣寫道:“無數個不眠之夜,常與碑帖青燈為伴,多少次尋師訪友,無論寒來暑往。也曾傾囊購書,朝去暮歸,一日一餐,酸與甜,苦與樂,喜與憂,全是為了書法。有時我覺得我這個人真是為書法而生的。”

    “30分鐘”與“30年”之間有多遠

    1989年,是薛黨軍書法人生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拐點,也是他收獲榮譽、收獲滿滿自信的一個年頭。當年他26歲便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1989年,記得那一年好像有4個書法展覽,我都參加了。最主要的是第三屆中青展,我入展了,就是那次直接加入中國書協了。”

    就是那次,讓薛黨軍揚名書壇了。繼之而來,他的作品、專題介紹不斷散見于有關專業報刊。此后,作品入展全國第五、六、七、八、九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三、五、六、七、八屆中青展,全國一、二屆行草大展,全國第一、二、四屆楹聯書法大展,首屆隸書展,首屆大字書法藝術展,首屆新人新作展,全國第一屆行書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展“全國獎”,第二屆蘭亭獎書法展,河南省第三屆“墨海弄潮”展,作品獲第六屆中青展三等獎、全國“小欖杯”書法大賽三等獎、“塞克勒杯”國際書法交流大賽二等獎、第三屆中原書法大賽三等獎。并有作品被《中南海珍藏書法集》等大型作品集和碑林收錄。編輯出版有《九七河南青年書法家邀請展作品集》《薛黨軍書法作品集》《薛黨軍書法藝術》等。現在的薛黨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院特聘書法家、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隸書委員會副主任、商丘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獲商丘市首批“優秀藝術家”稱號,2006年被評為商丘市十大名人。

    “看到黨軍這個人,就能準確找到對他的字的感覺。”這是中國著名書法家周俊杰在《黨軍印象》中對薛黨軍其人其書的素言述評,“他的字如其人,厚實、豪放,且充滿靈氣。字如什么?如其性格,如其學識,如其悟性,如其意志,如其整個人!薛黨軍性格豪爽,頗愛讀書,思維敏捷,又有軍人的意志,所以他從開始寫字就沒選擇雖不乏韻味和書卷氣的趙、董一路,而是上宗秦漢,下法晚明,追求古樸、稚拙、雄強之書風。他主攻漢之《張遷》《褒斜道》及此后的《好大王碑》,在方整、挺拔中凌然有股端莊之氣。加之靈活的用筆、用墨,使拙的意味中又顯示出狂的成分。”

    周俊杰很看好薛黨軍書法作品“狂”的一面。他說:“作書,不狂能行么?畏畏縮縮,小心翼翼,不進入如書圣所言‘放浪形骸’的狂之境界,是難以寫出具有震憾力的作品的。薛黨軍的隸書及其王鐸一路的行草,均能體現出北方書家那種不乏通靈的強悍之氣和震撼力,也許是種偏愛,我看了這樣的作品,總是能被深深地打動。”

    而當年,正是薛黨軍書法作品中那種“狂”的震撼力,那種不刻意、不做作、直抒胸臆、“無意乃佳”的藝術境界,深深打動了“蘭亭”獎的諸多評委,在那么激烈的角逐中,他獲獎了。

    說起當年榮獲“蘭亭”獎的最大感受,薛黨軍感慨頗多地表示:“創作那幅獲獎作品,我大概用了30多分鐘的時間。但是走上中國最高獎‘蘭亭’獎的領獎臺,我用了30年的時間。”

    淘百家米下一鍋粥

    薛黨軍調入到睢縣宣傳部工作的那段時間,他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了工作中。相當長一段時間,用一些書法界朋友的話說,薛黨軍的書法藝術停滯了。為什么這樣說?因為他們說在整個獲獎圈里,再也找不著薛黨軍了。

    薛黨軍重出“書法江湖”,重拾自己的“十八般兵器”,是在2003年。事實上,薛黨軍一刻也不曾割舍他的書法,只是忙于從政,忙于應酬,很少參展了而已。

    藝術是需要創新的,而怎樣傳承,怎樣創新?薛黨軍的答案是:“淘百家米,下一鍋粥。”

    “當自己的書法藝術到了一個高度,如何再往前走,幾種書體作何選擇?最終選取了隸書。但怎么走?我當時就告訴自己,不如逆向思維,反過來想,自己原本討厭的那些東西,能不能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凡事“反過來想”的結果,就是薛黨軍跑鄭州、武漢等地,花了四五千塊錢,買了大量簡書、帛書類的資料,回家來,桌子上一字擺開,開始看。看它們的共同點在哪,區別在哪,這一個線條為啥這樣寫,那一個為啥那樣寫,做一些融合行不行?他說,事情就是這樣,書法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你得去分析、揣摩,去對比,去欣賞,去研究,去頓悟。臨帖可以臨到出神入化,但要有自己的東西,必須博采眾長,自成面貌。

    薛黨軍心思睿智,才思奔放。如今,人到中年的他,其追求的書法藝術,更擯棄了世事之后的浮華,多了一些滄桑之后的沉靜;赝约30多年的藝術歷程,他感慨他很慶幸,慶幸自己從今年開始將有更多的時間陶醉于墨香之中。雖然已近知天命之年,然而創作時的那種沖動,總讓他覺得他仍青春年少。“就在此時,我似乎剛剛覺得流失的時間太多太多,好像總在隊伍的后面奔跑;仡^望望,30多年,還沒有一件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可失去的永遠找不回來。今后的日子里,像個戰士,繼續戰斗唄。”

    有境界而自成高格。如今的薛黨軍,更希望在自己內心最珍愛的黑白世界里,創造出更新形勢的作品,更真實地忠于自己的內心。他說過:“在人生的際遇中,我與書法結下了難解之緣,看似偶然,偶然得就像宇宙間兩顆星球撞擊而渾然一體。但我始終相信這一定是生命的必然。假如生命的時鐘能夠重新啟動,它的結果也決不會有什么兩樣。”文字/晚報記者 班琳麗 圖片/薛黨軍提供【原標題:筆走龍蛇盡豪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京九晚報 2010年10月22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我省油畫家摘得“青年美展”最高獎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