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靖宇犧牲不僅是東北抗聯史上的一件大事,也被說成是日軍侵華史上的一件“偉大功績”。因為“討伐”楊靖宇有功,野副昌德由日本關東軍699部隊長、南地區軍警憲特“討伐”司令官升任首都(新京長春)防衛司令官(中將),岸谷隆一郎由通化省警務廳長升任通化省次長、熱河省次長、山西省次長,其余一些部員及叛徒都得到了相應的獎賞。所以,日軍很有可能不想讓這個射殺楊靖宇的“頭功”花落他家,所以故意淡化處理,掩蓋事實真相。
僅剩最后一顆子彈,自殺身亡
因為日偽檔案記載的模糊性,長期以來,關于楊靖宇犧牲的歷史真相眾說紛紜。其中,有些資料說他是用最后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曾一度占據主流。據坐落在靖宇縣的楊靖宇將軍紀念館館長王維儒回憶:20世紀50年代初,為尋找和確認殺害楊靖宇的兇手大費周折。一度曾根據靖宇縣保安村群眾的傳說,將“自殺說”認定為楊靖宇犧牲的原因。那么,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僅用最后一顆子彈自殺說”源于保安村砍柴農民藺長貴之口。事情是這樣的,就在楊靖宇犧牲那天,藺長貴也在三道崴子打柴。日偽“討伐隊”上山時,正巧與他碰了個正著,并把他扣在山下不準動。楊靖宇犧牲后,尸體就是先用藺長貴的小爬犁往回運的,后來遇到軍車,才棄掉爬犁將楊靖宇的尸體拉上汽車。藺長貴雖然沒有近距離出現在第一現場,但他當時與“討伐隊”的叛徒們同去同歸接觸不少,知道一些相關情況的事實。上個世紀50年代初,東北行政公署副主席張學思來靖宇縣慰問老區人民,張學思在聽到劉成祥村長保護楊靖宇尸身的經過后,贊揚他:“你為人民立了一功。”這時,藺長貴也將道聽途說來的楊靖宇“自殺說”當成自己在現場的見聞,并講給張學思和記者們:“楊靖宇見只剩最后一顆子彈,高喊:寧死不吃滿洲國的飯!然后自殺身亡。”此后,楊靖宇“自殺說”就在社會上流傳甚廣。
當時,楊靖宇的犧牲在當地群眾中反響很大,“楊靖宇僅剩最后一顆子彈自殺”的說法也很符合楊將軍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連中國軍事博物館這樣的權威機構在相當長的時期里都是這樣展出的,所以此種說法一時間并無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