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書法與墨結緣
崔向前出生在滎陽農村,他從小就喜愛寫字,語文老師黑板上那瀟灑飄逸的粉筆字吸引了他,他渴望將來有一天自己也能寫出這么一手好字。于是,他開始模仿,經常練習。真正開始領略到書法的魅力是1979年他在鄭州上師范學校期間,那時他才知道書法是一門藝術,才真正開始學習書法,他找來名家字帖臨摹刻苦練習。師范畢業后,他回到老家滎陽農村當了一名教師,字如其人,他的字也讓他成為學生欽佩的對象,在激勵學生寫好字的同時,也使他對書法由“著迷”變成“癡迷”。1985年,他到中國書法函授大學鄭州分校學習書法,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陳天然、張海等知名的書法家,并得到了他們的當面指導。崔向前非常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每逢節假日有書法家授課時,他總是天不亮就從任教的滎陽市常村小學出發,先騎30多里地的自行車到城里,然后再搭乘公交車趕到位于鄭州市區的授課地點。在書法函授班學習的兩年時間里,他所記的筆記就有幾十本,摞起來有一尺多厚。
刻苦練字,樂在其中
有人說崔向前有天賦,其實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成就了崔向前的今天。
多年前曾有人說崔向前的字無力,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他用多種方法鍛練腕力和臂力,并向名家請教,鐵砣腕練三年后,“筆力遒健,功力深厚,拙趣橫生。”這是省內一名家看過崔向前的字后給了這樣的評價。
崔向前堅持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起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練字,每天練習三個小時,從不間斷,練字已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他說:“每次因為出差或其他原因沒有練字,就會心里不痛快,就會想方設法把耽誤的‘功課’補回來。”崔向前不抽煙、不打牌,也沒有其他的嗜好,唯一的嗜好就是習字。從晉唐楷行草書,到漢魏名碑,他都孜孜不倦地拜讀、臨摹、悟道,感受與古人對話的樂趣。
崔向前在資金緊張時,就用毛筆、墨汁在廢舊報紙上渲染,厚厚的一沓舊報紙不僅見證了崔向前的刻苦,同時也讓毛筆字的魅力得以彰顯。他的書法作品入編《中國書法經典》、《二十一世紀中國知名書畫藝術家墨跡選》、《中國當代書畫新作博覽》等十余部專著;入選《書法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報刊大賽多次;先后榮獲“明星杯”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澧泉杯”全國書畫大賽書法銀獎、中國當代文人書畫藝術大展賽金獎,河南省群眾書展優秀獎等30余次,并躋身河南省書法家協會。
工作之余慈善之舉
“運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崔向前書法上是這樣,工作上也是這樣,他兢兢業業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從教師,到鄉鎮干部,再到工會領導。雖然崗位在變,但他人品沒變,依舊是那樣的平易近人,進社區、進鄉村、進工廠、進校園,每當當地組織書畫義寫義展每每都有他的身影。“三下鄉”活動中,他是常客,寒風中為偏遠鄉村的群眾寫春聯,他也毫無怨言。在自己的工作中,他積極深入困難職工家中,幫助困難職工排憂解難。對于貧困學子,他更是傾注一腔熱血,千方百計幫助其圓大學夢。為繼承和弘揚中國書法藝術,他還無私傳幫帶,義務輔導青少年學生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