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陳寔以下世系,歷來是一個聚訟問題。我們把東漢至南陳朝這一時期的有關陳寔子孫世系的史書檢出來,從中探尋并力圖勾勒一幅陳寔子孫接近真實的世系圖,公之于眾,對照自己家的族譜,看有哪些異同點。
《后漢書》卷六十二載:“陳寔字仲弓,潁川許人也……有六子,紀、諶最賢。紀,字元方……子群,為魏司空……弟諶,字季方……諶早終。”
《裴注三國志》卷二十二載:“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也。祖父寔,父紀,叔父諶,皆有盛名……(群)青龍四年(公元236年)薨,謚曰靖侯。子泰嗣……泰字玄伯,青龍中除散騎侍郎……景元元年薨,追贈司空,謚曰穆侯。子恂嗣。恂薨,無嗣。弟溫紹封。咸熙中開建五等,以泰著勛前朝,改封溫為慎子。【案陳氏譜:群之后,名位遂微。諶孫佐,官至青州刺史。佐弟坦,廷尉。佐子準,太尉,封廣陵郡公。準弟戴、徵及從弟堪,并至大位。準孫逵,字林道,有譽江左,為西中郎將,追贈衛將軍。】”
裴松之為南北朝時人,劉宋文帝元嘉六年(429)作「史注」告成。此時離西晉永嘉未遠,僅一百多年,所援引潁川譜應該為可信的。
《晉書》卷五十九載:“永興初,左衛將軍陳眕,殿中中郎褾苞、成輔及長沙故將上官巳等,奉大駕討穎……眕二弟匡、規自鄴赴王師。”
《宋書》卷六十載:“潁川陳茂先亦上表曰:「祠部郎荀伯子,表臣七世祖太尉準,禍加淮南,不應濫賞。尋先臣以剪除賈謐,封海陵公,事在淮南遇禍之前。后廣陵雖在擾攘之際,臣祖乃始蒙殊遇,歷位元、凱。后被遠外,乃作平州,而猶不至除國,良以先勛深重,百世不泯故也。圣明御世,英輔系興,曾無疑議,以為濫賞。臣以微弱,未齒人倫,加始勉視息,封爵兼嗣。伏愿陛下遠錄舊勛,特垂矜察。」詔皆付門下,并不施行。”
其中“歷位元、凱”句是指陳茂先七世祖太尉陳準封爵,《唐表》則載“準,字道基,晉太尉、廣陵元公。”
南朝梁劉峻在《世說新語》之「德行第一」中注曰:“陳氏譜曰:‘諶子忠,字孝先,州辟不就。’”又在「品藻第九」中注曰:“《陳逵別傳》曰:‘ 逵字林道,潁川許昌人。祖淮(即準),太尉。父畛(即眕),光祿大夫。逵少有干,以清敏立名。襲封廣陵公、黃門郎、西中郎將,領梁、淮南二郡太守。’”
《陳書·高祖本紀》:“寔玄孫準,晉太尉,準生匡,匡生達,長城令……”
依據上述六則史料記載,可整理世系如下:
至于福建仙游族譜載陳忠還有一子名陳和,陳和生陳臺,陳臺生陳潤,陳潤因中原板蕩,于西晉永嘉二年(308)由河南固始縣衣冠南遷入閩,寓居福州烏石山,為陳氏最早入閩始祖,曾經撰《閩中草寓記》,至今繁衍子孫甚眾。但是,這一說法史書未載,只能作參考。
諶子忠(字孝先)在《后漢書》、《三國志》中雖未見載,但《世說新語》及「注」中卻有明確記載,唯一沒有充分依據的是諶孫佐是否即陳忠的兒子,前期志書雖無載,但是后來的典籍有“忠子佐”之載,如周必大《直秘閣陳公從古墓志銘》載:“諶生忠,忠生佐,佐生伯眕”,其余人物全部見于《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及《世說新語》,并且可以相互印證,沒有任何沖突。與之晚出的《陳書》、《南史》以及唐肅宗朝許嵩著《建康實錄·卷十九·高祖武皇帝》皆載“準生匡,匡生達”,也不發生任何沖突。只是《唐表》記為:“準生伯眕,伯眕生匡,匡生世達”,把眕、匡本是兄弟而誤為父子。可見北宋以后的族譜世系世次,既已經開始走樣子。現在相當一部分族譜相率沿繼《唐表》的這一說法,今須謹慎,該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原標題:陳寔子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