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朱載堉樂律研究指導思想辨析

2012/4/18 10:56:29 點擊數: 【字體:


    內容提要:
  
    晚明樂律學家朱載堉在樂律研究中,承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崇尚“自然之理”,注意把律學研究與傳統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合理地聯系起來,提倡以數為本,強調遵循自然法則。但其中的癡迷河圖洛書,對祖沖之圓周率的錯誤批判,又反映出朱載堉作為古代學人的歷史局限。
  
    朱載堉在創立“新法密率”過程中,經常提到一個概念“自然之理”。他崇尚“自然之理”,以其作為樂律審美、弦律管律計算、音樂實踐試驗等的重要依據和原則,并且時常根據需要和應用層面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釋。可以說,崇尚“自然之理”是他樂律研究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欲知其樂律思想真諦,則須首先重視研究其崇尚“自然之理”思想。
  
    下面先看,關于“自然之理”,朱載堉都有哪些重要論斷:

    故河圖之數五十五,視大衍而有余;洛書之數四十五,視大衍而不足。合河圖與洛書共得百數,若陰陽之交覯,牝牡之相銜,均而分之,得大衍之數者二。此天地自然之至理,故律歷以之而起數。
  
    律歷一體,乃天地造化自然之妙。
  
    新法所算之律,一切本諸自然之理。
  
    大抵管長則氣隘,隘則雖長而反清;管短則氣寬,寬則雖短而反濁,此自然之理。
  
    這里已經顯而易見,朱載堉把遵循“自然之理”的思想,擺到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律數之由來,律歷之一體,算律之所本,事物內在規律之所顯,在朱載堉看來都是“自然之理”作用的結果。從根源上看,他的這一思想,也并非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先秦老莊“道法自然”思想及其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對不同學科日益滲透的結果。
  
    在中國崇尚自然,首倡于老子。老子認為,宇宙之一切都是自然的,人亦應當順其本來的自然,不可有意作為。故而提出“道法自然,”主張“復歸于樸”。 莊子也主張法自然,大要與老子同,認為天的力量實不可抗,人只有隨順天然,不要想改變天然,所謂“物不勝天久矣。” 子思 和孟子 則提出“自然”和“人為”合二為一。以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被人們牢固地樹立,成為中華民族的信念之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從前面的列舉中可知,朱載堉的“自然之理”,并非單一的、籠統的歷史上“道法自然”思想的簡單重復,而是涵蓋了上述“道法自然”思想的幾乎各個方面,表現為:

    (1)自然法則之外的先驗理念——崇尚河圖洛書;

    (2)天地人同構和諧思想;

    (3)天地造化自有其運動變化規律——以數為本的思想;

    (4)提倡自然本色、恪守事物客觀規律;
  
    朱載堉生活的時代,距今有四百余年,作為古人,我們研究他的樂律思想,應該像對《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認識一樣,務必把它置入到當時的理論環境中去認識,或與以前的理論做比較,做出判斷。這是第一。第二、“在歷史上產生并長期存在的現象,是一種社會的需要,并有其產生的社會、文化心理基礎。當這種需要過時,或成為反作用力時,我們應該客觀地認識并對此類現象給予足夠的研究與認識,以期成為時代的借鑒”。

    一、先驗的河圖洛書 思想
  
   
(一)關于對河圖洛書作為事物本原、律歷本原的詮釋。

    古人認為豐富多彩的自然界,無論如何多變,如何錯綜復雜,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構成,稱“五行”。朱載堉認為五行來自河圖中的“自然相合之數”。他說:河圖者,其天地對待之數乎:以天一處于北,則地二自然處于南;以天三處于東,則地四自然處于西。四位既定,則天五自然居乎中。中也者,四方所取正也。六與一合,六即一、五也;七與二合,七即二、五也;為八、為九者,三五、四五也。四方既正,則五五相比,十復居于中矣。此皆自然相合之數,五行之所以生成也 。同時認為,五行又來自洛書中的一系列“自然相比之數”。曰:洛書者,其參天兩地之數乎:陽生于下而左旋,陰生于上而右旋。陽數則參天。參者,三也。自一三如三,三三如九,三九二十七,本文無十,故去其二十而言七。三其七為二十一,去二十則一復處于下。陰數則兩地。兩者,二也。自二二如四,二四如八,二八十六,本文無十,故去其十而言六。二其六為十二,去十則二復處于上。過此以往,積數萬億皆不越乎此。八位既定,則五數自然居乎中。中也者,是亦八位所取正也。以一加五,則六在一后;以六加五為十一,去十,則一在六先。以三加五,則八在三后;以八加五為十三,去十,則三在八先。以至四九、二七,亦莫不相互加益而為先后也。此皆自然相比之數,亦五行之所以生成也。
                  
    這里,朱載堉的思想明顯是來自《易傳•系辭》。《易傳•系辭上》將一三五七九稱為“天數”,將二四六八十稱為“地數”。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的結合,是天、地之數相配,其數為五。朱氏所以要強調“五”,是因為“‘五’和‘手’(手指有五)聯系起來所表示的數量之多”, 即五行也。引申為天地相合產生萬物之意,故朱載堉才有河圖洛書中數的變化產生五行之理論。
  
    古人不僅認為自然界是由五種基本元素構成,而且認識到陰陽是推動自然界運動的兩大最基本動因,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朱載堉認為河圖洛書不僅“負陰抱陽”,而且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最好體現:“蓋一切萬事不離陰陽,圖、書二物則陰陽之道盡矣。”
  
    在朱氏看來,河圖洛書既能用數變化產生五行,又能完美地體現陰陽思想,是陰陽五行一體化的產物,應被視為萬事萬物之源。這樣一來,河圖洛書在朱載堉那里便具有了不可動搖的神秘性和神圣性,成為認識、研究一切事物之準則。律、歷數之多少須根據河、洛二書而定,亦即樂律、歷法的生成與運行,須與河圖洛書精神吻合,體現它們的陰陽思想。朱載堉說:夫河圖洛書者,律歷之本源,數學之鼻祖也……。河圖龍發,所以通乾而出天苞;洛書龜感,所以流坤而吐地符。……。故律歷倚之而起數。  

    以此為理論并結合《周易》學說,朱載堉論述了樂律中的所謂“天地陰陽四方之聲”,先看他制作的兩幅圖 :朱氏稱左圖為“天地生成自然之數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音樂史網 作者:王軍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