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取潔白意,帆掛萬里征。這是對‘羽帆詩社’的最佳解釋。”羽帆詩社首任社長、河南文藝出版社副總編王國欽與眾多羽帆詩社走出的詩人、學者一起回顧了30年的歷程。王國欽說,1983年3月10日晚,羽帆詩社在河南大學10號樓108教室誕生了。自此,詩歌薪火相傳,羽帆旗幟不倒,在詩歌愛好者的努力下,這支隊伍越來越強壯,走出了一批活躍在河南詩壇的詩人,成為中原大地的一股詩歌力量。
作為羽帆詩社的成員之一,河南大學出版社社長張云鵬則將《羽帆詩選》的出版當作回報母校的一份禮物。據介紹,《羽帆詩選》共分10卷,收錄了羽帆詩社成立以來歷屆詩友105人的971篇作品,并在第八卷附上了《羽帆》創刊號原作以及王國欽、李霞等8位作者的理論性文章。
“是什么精神支撐一個學生社團走過30年?”張云鵬提出的問題令與會人員陷入思考。他說,詩歌是人類精神的寄托和需
求,正是一代代熱愛詩歌的莘莘學子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內心的夢想,使得詩社薪火相傳。羽帆詩社第四任社長、省詩歌學會副會長吳元成表示,這種傳承有序的精神造就了大批“做人老實、積淀厚實、作品扎實”的文學從業者,他們承擔起了讓詩歌以及文學薪火相傳、弦歌不斷的責任。
河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偉昉表示,文學院有義務繼續關心、呵護羽帆詩社,也有責任使它發揚光大。我們不僅要培養學術研究型
人才和對口應用型人才,還要有意識地培養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突出的文學創作型人才,只有這種素質全面、內涵豐富的優秀人才才能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
令所有文學界前輩欣喜的是,新一代的年輕人接過了他們的接力棒。目前新任詩社社長袁亦臻是一名大二學生。她說:“目前詩社成員有400多人。無論時代怎么發展,熱愛詩歌者都大有人在,詩歌這塊心靈凈地永遠不會消失。”【原標題:讓詩歌乘著潔白的“羽帆”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