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二日電(記者朱曉娟)記者今日從河南省文物部門獲悉,四月中旬從在此間召開的由中國古都學會主辦的河南新密古城寨新寨古城學術研討會上有關專家認為,河南新密古城寨遺址就是黃帝古都軒轅丘。
河南新密古城寨遺址位于新密市曲梁鄉大樊莊村溱水東岸,城址面積十七萬平方米,城墻內外有護城河,城內中心位置發現有大型宮殿基址和廊廡式建筑,城址規模宏大,城高溝深,氣勢宏偉,文化層豐富,保存完好,是在仰韶遺址基礎上建筑的龍山時期的古代城址,考古工作者一致認定,該遺址是帶有都邑性質的古城址。從一九九七年十月份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歷經五年,對古城寨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在城區內外發掘得出來的文化遺存,有仰韶晚期的,有龍山早、中、晚期的,還有其他文化遺存,但以龍山早、中期為主,距今約四千至五千年,正好和黃帝文化的年代相對應。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的一位專家認為,黃帝是有熊國君,居軒轅丘,也可以說國都在軒轅丘。明《御批歷史資治綱簽》、《新刊通鑒輯要》、《廣輿記》、清《竹書紀年集證》、《易知錄摘要類編》等書,以及不同時期的《河南通志》都只是對軒轅丘概括的說明,沒有具體位置。比較明確的也只是說有熊氏之國“溱洧襟帶于前,梅泰環拱于后。”這一段話,指出梅山、泰山在軒轅丘之后,溱水、洧水在軒轅丘之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曹桂芩在其著的《黃帝軒轅丘考》中寫道,古城寨古城址屬新密市,其筑城的時間是龍山文化中早期之際。從地理位置和筑城時代看,與黃帝軒轅丘是相符的,所以,新密市古城寨城址就是黃帝軒轅丘。
河南省新密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溱洧二水左右襟帶、大隗具茨環列為屏,溱洧兩岸古文化遺址密布,莪溝北崗裴崗文化遺址距今約八千多年歷史。在該市范圍內發現有裴、李崗文化遺址十二處、仰韶文化遺址十一處、龍山文化遺址十一處,其他還有二里頭和二里崗等文化遺址多處。特別是溱洧二水交匯處的中心區域內,有黃帝古都軒轅丘;有黃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國有熊之墟;有黃帝后裔祝融、鄶人和鄭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鄶國故城和古鄭城;還有夏啟建都的新寨遺址;西周密人建國的密國都城;炎帝時補人建都的補國城,這些大小帶有都邑性質的古城址共有十一處,形成一個引人注目的古都群。
古城寨遺址被發現后,二000年列入“中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二00一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00二年古城寨遺址與新寨遺址一起,被國家啟動的大型文化建設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選定為四個重點研究項目。(完)記者朱曉娟【原標題:專家:河南新密古城寨遺址即是黃帝古都軒轅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