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邵逸夫系終老洛陽的宋代哲學家邵雍的第33代后人

2014/1/15 9:09:00 點擊數: 【字體:

邵逸夫系終老洛陽的宋代哲學家邵雍的第33代后人
2007年9月18日,邵逸夫與夫人方逸華游覽洛陽白馬寺和龍門石窟。 資料圖片


    ●他在我省留下蔚為壯觀的教育慈善遺產

  ●他系終老洛陽的宋代哲學家邵雍的第33代后人

  ●厚重的中原文化屢屢吸引他蒞臨訪問

  在河南捐資325個教育項目

  1月7日凌晨,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在家中辭世,享年107歲。

  當日上午,與香港相隔數千里之遙的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逸夫小學,特別舉行了悼念這位百歲老人的儀式。下午放學后,每個同學還有一份不同尋常的家庭作業:回到家后,上網查閱邵逸夫的生平,了解邵逸夫和管城區逸夫小學之間的關系。

  管城區逸夫小學的前稱是管城區新民村小學,始建于1965年,2000年由邵逸夫捐資和政府出資、學校籌資改擴建,之后更為現名。

  同一天,我省多所高校及中小學均以不同形式悼念邵逸夫。

  “你可能沒見過邵逸夫,但你不可能沒見過‘逸夫教學樓’、‘逸夫圖書館’!”這是邵逸夫去世之后,網民自發給出的最多評價。

  教育部官網消息顯示,自1985年以來,邵逸夫通過邵氏基金會,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迄今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元,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這是當前海內外愛國人士通過教育部實施的持續時間最長、贈款金額最大、建設項目最多的教育贈款項目。

  邵逸夫去世后,各省市媒體盤點邵逸夫在當地留下的教育慈善遺產,發現其規模都是蔚為壯觀的。

  據河南省教育廳1月7日提供的數據顯示,自1991年以來,我省先后接受21次邵氏基金會教育慈善捐款,安排建設項目325個,累計金額17390萬港幣。其中,大學項目15個,接受捐款6300萬港元;中師項目1個,接受捐款100萬港元;中小學項目309個,接受捐款10990萬港元。共建成校舍建筑面積94.51萬平方米。

  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省實驗中學、鄭州九中……以“逸夫”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等幾乎遍布河南各地的學校,而以“逸夫”命名的小學也不難見到。

  邵氏基金會捐贈河南的第一個教育項目是河南大學逸夫科技館。1988年,時任河南大學校長的李潤田,跟隨教育部組織的教育代表團去香港訪問。教育代表團訪問了香港的不少高校,也訪問了邵逸夫。當時邵逸夫表態支持河南大學的發展,并決定捐贈一筆資金,建一所科技館。這個科技館就是后來的河南大學逸夫科技館。河南大學逸夫科技館于1989年8月動工,1990年11月建成,該館工程決算價1031.22萬元人民幣,資金來源之一為邵氏基金會捐助的300萬元港幣,其余為配套資金,由我省提供,其中包括當時的省教委投資494萬元人民幣。

  后來,邵氏基金會又捐贈200萬元港幣興建河南大學圖書館東館,同時,省教委撥款900萬元人民幣配套資金。

  慷慨而睿智

  如果說邵逸夫對教育慈善捐款顯示了他人性的慷慨,那么他通過邵氏基金會來運作,則顯示了他的睿智。

  1973年,邵逸夫設立香港邵逸夫基金會,即邵氏基金會,投身于各項公益事業,對于中國教育事業更是情有獨鐘。

  根據《香港邵逸夫基金內地教育事業贈款項目管理辦法》,不論是高等教育領域還是基礎教育領域項目的申請,都要經教育部聘請的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并由他們向邵氏基金會推薦。而通過邵氏基金會審核通過的項目,都需要省教委或其他渠道的配套資金支持,共建項目。

  比如在高等教育領域,資助本科以上層次高校興建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建筑,如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等,每個項目贈款的額度在500萬港幣之內,興建的項目規模在100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之間;項目單位確保能夠提供不低于1∶3比例的配套資金。

  在基礎教育領域,資助縣級以下(包括縣級)的完全中學、高級中學,農村初級中學和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地(市)級特殊教育學校興建教學樓、實驗樓等項目,項目所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能夠提供不低于1∶1比例的配套資金證明。

  以我省為例,河南大學逸夫科技館和河南大學圖書館東館兩個工程項目,邵氏基金會捐助的資金都是幾百萬元,而每項工程再由省教委或其

  他渠道投資不低于邵氏基金會的捐款金額。

  邵氏基金會在我省捐建的中小學,也都是采取通過與配套資金合作,共建項目。

  從1991年至今,我省配套邵氏基金會教育慈善項目的資金達76514萬元。

  邵氏基金會捐款的投入加快了這些學校的教學、實驗等設施的建設,改善了辦學條件,對我省的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過捐款與配套資金合作方式,邵氏基金會在內地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地,許多大中小學、職業技術學校及師范學校等興建了各類教學設施,包括教學樓、圖書館、科技樓、體育館、藝術樓、學術交流中心、研究中心等。

  邵逸夫以一種企業家特有的眼光和務實,與政府良性互動,撬動政府和其他途徑資源,發揮了贈款的杠桿效應,為教育事業帶來了更多的投入。

  根在中原河洛

  邵逸夫為邵雍的第33代后人,與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的邵氏族人同祖同根。

  邵雍(公元1011年~公元1077年),北宋哲學家、易學家,有內圣外王之譽。他自幼隨父遷共

  城(今河南輝縣),38歲遷居洛陽,卒后葬于現今的洛陽伊川縣平等鄉伊水濱的紫荊山下。1963年邵雍墓被河南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南遷時,邵雍的兒子邵伯溫一脈遷到了四川,之后,其孫子邵博從四川前往浙江余姚為官,并終老那里,邵氏一族也因此在浙江扎根。到明清時期,部分邵氏后裔又從浙江回遷到洛陽的安樂窩,即現在的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安樂窩村。

  邵雍所作的《龍門石樓看伊川》中有這樣兩句話:“直須心逸方為樂,始信官榮未足夸。”邵逸夫的逸字或出于此處。在寧波市鎮海區邵逸夫的老家內,有“逸士潔行中西同欽,夫子文章古今共仰”的匾文,據稱這里的“逸士”指邵逸夫,而“夫子”指的正是邵逸夫的先祖邵雍。

  近些年,洛陽邵氏宗親會曾多次到浙江與當地的邵氏后裔聯絡,兩地族譜基本上可以完整地續在一起。邵逸夫的外甥姜廉清也曾向洛陽邵氏后裔確認,邵逸夫確系邵雍第33代后人。

  2007年是邵逸夫百歲之年,那年4月4日,邵逸夫特地派外甥姜廉清一行八人去到伊川縣平等鄉,拜謁邵雍墓園和邵夫子祠。

  伊川縣平等鄉安樂逸夫小學的前身是安樂小學。2006年,安樂小學的教學樓成了危房,只

  能扒掉重建。重建的錢從哪里來?時任村主任的邵學強想到了邵逸夫。邵學強是邵雍的第40代后人,他相信邵逸夫一定會幫助族人。在邵逸夫的浙江老家,負責看管老宅的邵氏族人每年都要到香港向邵逸夫匯報老家的情況。邵學強便趕往浙江,向看管老宅的邵氏族人說明情況。

  2007年,邵學強收到消息:邵家要派人來實地考察。經過實地考察,邵家人給出了肯定答復:同宗同源、特事特辦!2008年春末,邵氏基金會將50萬元港幣交付給教育部,用于重建安樂小學。2009年9月,由邵氏基金會斥資重建的原安樂小學校舍煥然一新,該校也更名為安樂逸夫小學。

  鐘愛河南文化

  厚重的中原文化屢屢吸引邵逸夫蒞臨訪問。據本報2007年9月19日報道,當年9月17日~18日,邵逸夫一行50余人來我省參觀訪問。在兩天的時間里,這位百歲老人在洛陽先后參觀了白馬寺、龍門石窟等地,對河南的名勝古跡和文化底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曾在龍門石窟為邵逸夫解說的導游曹燕回憶說,考慮到邵逸夫長期在香港居住,景區還專門配備了英語解說,但邵逸夫提出只要中文解說。邵逸夫了解中原文化,曹燕解說時的一些口誤,他能當即指出來。

  龍門石窟成千上萬的造像中,體形最大、形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的數奉先寺主尊盧舍那大佛。它是中國現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不僅是當今龍門石窟最具標志性的作品,也是中國唐代佛教雕刻藝術的代表作。那天,這位百歲老人,在攙扶下最終站在了盧舍那大佛前,感受厚重的中原文化。

  在文化圣地白馬寺,邵逸夫也是全程觀看。他從第一座大殿,看到了最后一座大殿,每個殿都沒落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2014年01月1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