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作曲家、散文家杜興成收到一封掛號信,信內(nèi)裝的是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張海先生親筆書贈杜興成的兩件書法作品,一件是:“杜家堰坎古庭院”;另一件是“杜家堰坎古庭院陳列館”。
杜家堰坎古庭院位于貴州省綏陽縣洋川鎮(zhèn)民興村,距離縣城2.5公里,是杜興成先生在貴州的老家舊居。古庭院建于清咸豐初年,是清朝舉人杜燦芳的父親杜修德所建,距今近180年歷史。
據(jù)《杜氏族譜》記載,這里居住的杜姓人家與唐代大詩人杜甫、杜牧同祖同宗(京兆郡人)。書中說道:“唐朝杜甫公入蜀”。明朝萬歷年間,一世祖杜鳳由“江西臨江府大橋頭十字街”移民至“貴州遵義府綏陽縣”,遷入綏陽后,買下縣城東5華里外的一片土地,取名“杜家山”定居。
據(jù)《綏陽縣志》記載,明代四世祖杜英才曾“任湖廣副將,立有戰(zhàn)功”。任過云南昭通府協(xié)臺。告老還鄉(xiāng)后建造杜家院子,并立鐘鼓樓,設(shè)堂辦學(xué),十分榮耀。但原有的明代杜家院子在后山的另一側(cè),古建筑早不存在。
清朝咸豐初年,十世祖杜修德選堰坎一側(cè)建造“新房子”,當(dāng)年的這座青瓦木屋便是今天的“杜家堰坎古庭院”。
因為種種原因,過去的古庭院居家雜亂,年久失修。
2006年以來,杜氏第十五代后嗣,全國著名作曲家、散文家杜興成用自己多年積攢的稿費(fèi),加上省、市、縣有關(guān)部門的一定撥款,諧其弟妹,精心修葺,還原古屋并增建亭閣,使其更加完美。
2009年,綏陽縣人民政府確定“杜家堰坎古庭院”為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目前已列入貴州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申報名錄。
與此同時,貴州省還把杜家堰坎確定為“春暉行動”文化宣傳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中國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李鐸分別為“杜家堰坎”題字。
中國當(dāng)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李鐸分別為“杜家堰坎”題字
杜家堰坎
為了提高杜家堰坎的文化品位,杜興成先生早就想請張海主席賜予墨寶。于是,杜興成先生將杜家堰坎的圖文資料寄給未曾見過面的張海主席。很快,杜興成就收到了張海主席親自寄來裝有兩件真品墨寶的掛號信,足見張海主席對杜家堰坎的特別重視和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