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程頤后人落戶大連 以“學性達天”為家訓

2014/12/8 14:36:03 點擊數: 【字體:

程頤后人落戶大連 以“學性達天”為家訓
 “程門立雪”圖示
程頤后人落戶大連 以“學性達天”為家訓
程門第109代傳人程繼恩以及全家三代合影。程亦之為第三排從右數第二位
程頤后人落戶大連 以“學性達天”為家訓
程門第108代傳人程仁昌和夫人
程頤后人落戶大連 以“學性達天”為家訓 
程頤畫像
 
    北宋時期,儒學流派出現一種新的思想,便是“二程”程顥、程頤兄弟創立的程朱理學。程朱理學亦稱程朱道學,是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之一,也是理學各派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千多年過去,程氏家族如今已延續到第111代傳人――程亦之,現任大連《新魅力》雜志主編。他和記者講述了祖先對于家族的影響。
 
    家族品德程頤剛正品性融入血脈
 
    歷史資料中記載的程頤,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幼有高識,非禮不動。程頤曾擔任西京國子監教授,宋哲宗在位時,他主掌天子講筵。程頤飽受禮教熏陶,在他看來,任何違背于圣訓的事情都是一種邪惡,一個正直之士的唯一目標就是向圣人看齊,絕不容許有半點雜念。在給宋哲宗當老師期間,程頤以嚴厲著稱,特別強調師道之尊,哪怕是天子,看不慣的地方他也一定要指正,導致宋哲宗對其很有不滿。程亦之說,程頤為學一絲不茍,為人剛正不阿的品性,深深融入程氏家族的血脈并傳承下來。即使一千多年過去,這種印記在他的祖輩甚至自己身上依然清晰可見。程氏后代都以“學性達天”為家訓,在文化修養上遵循古訓。“我的家族成員從事工作各行各業,有為官的、有經商的、有文化圈的、也有普通工人,但大家為人處世普遍不懂圓滑世故,甚至有點‘一根筋’。我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很多朋友都說我有時候挺呆板,我其實也想活潑開朗,沒事兒跟大家開開玩笑,但始終做不好?赡苊總人骨子里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吧。 ”
 
    除了品性方面一脈相承,程頤的文化底蘊也被后世子孫延續下來。程亦之在文化圈浸淫多年,現任大連《新魅力》雜志主編,談吐之間,有著濃郁文人氣息。他說,他的祖父在世時,兄弟幾人都有相當高的文化水平,而且每次照相,都要換上中山裝,胸前的口袋上還必須別一支鋼筆。除此之外,程亦之告訴記者,他的兩位叔父,一位做過《航空畫報》的主編,另一位業余時間好寫小楷,曾獲得中國書法“蘭亭獎”金獎。說到這里,程亦之補充道,“事實上,我們家族每一位成員都寫得一手好字。從古至今,字都代表一個人的門面,對文人來說尤其重要,書法展示的是一個人的文化底蘊。而且,從一個人寫的字還能窺見一個人的性格,不是有‘見字如面’的說法嘛。 ”
 
    自我經歷五歲時第一次回家認祖
 

    程亦之1974年出生在撫順,關于程氏家族的香火脈絡,他查過很多資料。“2012年,‘程’姓在百家姓人口數量排名中位居第33位。這一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像安徽、湖北、山東、河北也有部分,東北一帶很少。清朝乾隆年間,中原地區人口向外大舉遷徙,當時程氏家族第100代傳人程玉琳這一宗派,舉家遷徙到東北的海城。”
 
    5歲時,在祖父的帶領之下,程亦之第一次回到老家海城草場溝村(位于現在的湯崗子溫泉南)認祖歸宗。從那時開始,家族觀念開始在他的心中扎根發芽,并日漸強烈。“那時候的交通工具并不方便,祖父帶著我,下了火車之后徒步3個半小時才走到祖籍老家,F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只是個剛懂事的孩子,卻能走那么遠的路,可見祖輩傳下的家族至上的觀念,已在潛移默化中對我產生了影響。”
 
    2004年春節回撫順老家探親,祖父和父親十分鄭重地將程氏的家譜和家族排位交給程亦之,當時在祖父家的中堂,鄭重地舉行了一個儀式。“我雙膝跪地,接過這兩樣記載家族沿革和象征家族榮譽的傳家寶。其中,家族牌位是一只豎開的卷軸,打開之后近2米長,代表著家族子孫綿延不絕。這份排位是從程氏第100代傳人開始,但由于年代太久,卷軸上的字跡有些模糊不清,再加上家族中每個人的文化底蘊不同,字體也是五花八門,有用毛筆寫的,有用鋼筆寫的,有的工整,有的潦草,但無一不是這個家族最真實、最寶貴的印記。 ”而在那份家譜上,記載著程亦之是程氏家族第111代傳人,沿著這一分支往回追溯到北宋,正是程朱理學的創始人程頤。
 
    家族傳統家庭和睦之道秉承至今
 
    程亦之告訴記者,家族排位和家譜對他以及他的整個家族來說,都是“家寶”,而且這份家譜得來十分不易。“上世紀80年代,程氏為了梳理家族發展脈絡,甄選出兩位有責任心、吃苦耐勞、有充足精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家族成員,專門負責勘校。他們還曾回到河南老家,進行詳實地核對,經過七八年的努力,這份家譜終于完善。”
 
    那么,程亦之為何會出生在撫順?他告訴記者,這是因為祖父在20歲左右時,面臨著兩個招工選擇,一個是去鞍山的鞍鋼,另一個是去撫順的銅礦,“祖父當時選擇了后者。 ”就這樣,從程亦之祖父那一輩開始,程氏的這一分支定居撫順。 1993年,程亦之考入東北財經大學,畢業之后留在大連工作,之后成家,在這座城市扎根。程亦之告訴記者,他父親一輩兄弟五人,他叔父家的孩子,也陸續考學來到大連,“我是他們的大哥,他們都是奔著我來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程氏家族的一個優良傳統,無論走到哪里,大家都愛‘抱團兒’。 ”程亦之說,“程”字本身就包含一個“和”字,家庭和睦正是程氏家族一貫秉承的家道。
 
    如今,程亦之所在程氏家族男女老少一共21口人,每年春節,不管大家身在何處,都會奔回撫順老家團聚。“大家圍坐一起,分享這一年來經歷的酸甜苦辣,有歡笑也有淚水,但滿滿的,全是正能量。”作者: 夏亮亮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半島晨報(2014-06-1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狄仁杰笑對“中傷”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