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禹塑像
我們常用“一門X杰”一詞來形容某個家族名人輩出。
若用這個詞來形容東漢時期鄧禹家族的話,那么這個“X”可能會是兩位數。
可以說,在東漢前期,鄧禹家族幾乎就是“皇室專業戶”。
鄧禹其人
“學霸”鄧禹 能文善武
“久從游學識英雄,杖策南來見略同。首建雄謀恢漢業,云臺端合議元功。”北宋詩人徐均的這首詩,贊頌的正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鄧禹。
如今,生活在河南鄧州吾離陵周邊村子里的老人,也許有的并不知道鄧姓始祖曼公,但對這位鄧禹卻是推崇備至。
在史書上,鄧禹一登場的身份就是“學霸”。據記載,他13歲時就能吟詩作對,背誦詩篇什么的都是小菜一碟,不在話下。
而在民間演義中,鄧禹的出身更具傳奇色彩。在評書《東漢演義》中,鄧禹是漢朝著名大隱士嚴子陵的徒弟,不僅文采飛揚,而且武藝高強。在當時,可是眾多少女心中的“男神”呢!
結識劉秀 改變一生
鄧禹年輕時曾在長安學習,在這里,鄧禹結識了影響他一生的人——劉秀。
據《后漢書·鄧禹傳》記載,鄧禹一見劉秀,就知道他“非凡人”,當即認劉秀為“帶頭大哥”。
而趁“王莽之亂”起兵的劉秀也認為鄧禹非一般人,“簡直就是朕的蕭何”。對鄧禹提出的建議,劉秀經常言聽計從。
在鄧禹等一幫大將的鼎力支持下,劉秀稱帝,隨后鄧禹被封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進位太傅。
劉秀駕崩之后,皇上劉莊將跟隨劉秀平定天下的28位大將畫像懸掛于南宮云臺閣,這被后世稱為“云臺28將”,而鄧禹位列“云臺28將”之首。
鄧禹家族
鄧禹建立的“皇室專業戶”
有人說,如果要給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先祖提名的話,這個提名里一定有鄧禹。
史書記載,鄧禹有13個兒子,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謂獨辟蹊徑。
鄧禹除了讓他們學習書本知識,還要求各自掌握一門養家糊口的技術,并且高薪聘請能人對他們因材施教。
“在崇文重武的大背景下,重視素質教育,這是難能可貴的。”鄧州市文化局鄧姓研究會秘書長王春玲說。
以這種模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果然沒讓鄧禹失望,他的孩子都學有所成,出將入相。
宋代姓氏學家鄧名世、鄧椿哀父子所撰《古今姓氏書辯證》中記載:“自鄧氏中興后累世寵貴,凡侯29人,公2人,大將軍以下13人,中二千擔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將、氏官名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
墓地之爭
鄧禹逝后 葬在哪里
后世對于鄧禹逝后葬在哪里,存在不同說法,一說在河南太康,一說在河南濟源,一說在湖南長沙,一說在河南沁陽。
鄧姓文化研究者鄧延壽在《探索鄧禹公墓之謎》一文中表示,自己在走訪太康、濟源、沁陽、長沙的鄧禹墓之后,認為鄧禹墓應該在濟源。
他的推斷依據有六點:一是鄧禹公在懷慶、溫縣、沁陽、孟縣、濟源一帶為官,劉秀葬在洛陽孟津白合鄉鐵謝村黃河南岸,鄧禹等28將均葬在黃河北岸一帶,護衛著劉秀符合邏輯;
二是族譜記載,禹公逝世,明帝撫襟大哭,親為送葬,后來鄧禹墓所在地的村子因此取名為御駕村,這也有很大的邏輯性;
三是清代濟源縣志、太康及湘鄉等縣志都有記載:鄧禹墓在濟源縣東南溴水岸;
四是康熙二十四年,濟源知縣在原墓址為鄧禹立墓碑,并且“漢先賢仲華鄧禹”碑石目前還在;
五是出土有猴頭印章、銅寶劍,陪葬有馬、馬夫及二女三男等,符合漢高密侯的陪葬規格;
六是該冢規模大,還有一棵粗大老柏樹、冢堆等(“文革”時期被毀),這些當地老人均可證實。
但是王春玲認為,鄧禹墓應該在焦作沁陽。“雖然外界一直有爭論,但還是要以河南省政府公布的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為準。”
據了解,在2008年,河南省政府發布的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關于鄧禹墓的地址為“沁陽市王曲鄉里村”。
關于鄧禹和陰麗華
在正史中,漢光武帝劉秀發跡以及打拼江山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是史學家們不惜以濃墨重彩來書寫的人物,她就是陰麗華。
但是,在李歆所著的《秀麗江山》中,在劉秀與陰麗華結識之前,鄧禹與陰麗華就已相識。
小說中鄧禹對陰麗華一見傾心,并在陰麗華成年禮時送出一枚金釵以表愛慕之意。只是當云游四方的鄧禹再回到故鄉,陰麗華已為人婦。見面時鄧禹一句“當時以為只是四年,沒想到卻是一生”的感慨,也讓萬千書迷柔腸寸斷。
按書中所描述的故事,鄧禹一直在陰麗華身后默默地幫助她,而陰麗華的眼睛卻一直注視著劉秀。陰麗華注視了劉秀一輩子,鄧禹也注視了陰麗華一輩子。
小說中的鄧禹與陰麗華,相識一生,感情糾纏亦一生。然而,縱然情深,奈何緣淺。或許悲劇的魅力正在于把美好撕碎給人看,所以眾多書友在看完此書后經常會發出“假如鄧禹和陰麗華在一起結局會是怎樣”的感嘆。
然而,小說就是小說,認真你就輸了。在真實的歷史中,劉秀、陰麗華和鄧禹之間并沒有這樣復雜的關系。對于小說中所描述的凄美又復雜的感情糾葛,王春玲表示:“這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正史里根本沒有這樣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