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已進入寒冬的商丘市睢縣后臺鄉熱鬧了起來,人們奔走相告:文化館的皮影戲來了!
演出現場人頭攢動,翹首以待,《兩個朋友》、《龜與鶴》、《鬧元宵》等節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這里的大人小孩,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和笑聲。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或物的剪影,用燈光將其影子投射到幕布上進行的一種表演形式,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近年,睢縣文化館積極搶救整理瀕臨失傳的皮影藝術,精心培育年輕演員,成立了皮影劇團,并將傳統技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斷突破和創新表演形式與內容,使這一傳統藝術瑰寶得以傳承、重放異彩。目前,睢縣皮影戲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連日來,睢縣文化廣電旅游局以“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為契機,廣泛開展送皮影戲下鄉活動,到全縣各個鄉鎮巡回演出,同時還對業余文藝骨干進行筷子舞的示范教授,全力推動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豐富農民群眾冬閑時節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