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最偉大的宗教神學家——子產
2012/5/11 10:29:2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先秦是思想家層出不窮的時代,對中國文化具有奠基的意義,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這些思想家們比較關心的是現實政治問題,對超越現實的宗教信仰大都不感興趣。子不語:怪、力、亂、神,仔細揣摩《論語》,孔夫子對鬼神信仰主要采取不支持、不煽動、不參與、不傳播的態度;墨子雖然有教主的氣質,但他的《天志》和《明鬼》主要也是講政治的;莊子好“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滿肚子的寓言,但以他老人家“齊同萬物”的灑脫風格,對執著心很強的宗教信仰也未必關心。
再看那些個吃宗教飯的祝、宗、卜、史、巫等專業人員,首先沒什么名氣,更沒什么思想。舉個例子,《周禮•春官宗伯•司巫》說“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國有大烖(災),則帥巫而造巫恒。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凡祭祀,守瘞;凡喪事,掌巫降之禮。”這些巫師們都是負責求雨、禳災、主持葬禮等形而下的事務,幾乎類似雜役,總不能叫做 “思想家”吧。就算先秦最著名的巫師——巫賢(或巫咸),我們除了知道他經常爬天梯去天上耍子,也沒見留下什么驚人之語。
真正具有宗教神學家氣質的,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有突出貢獻的,大概首推子產了。
子產首先是個政治家,不毀鄉校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子產在政治家中也屬于比較另類的,頗有牛仔作風。魯襄公三十一年,子產陪鄭伯到晉國送禮,晉平公因為有事沒及時接見,于是子產派人把國賓館的墻全拆了。平公派人照會表示抗議,反而被子產一頓搶白,大意是說:咱們千里迢迢到晉國來進貢土特產,東西實在太多,您又遲遲不接見,咱們不能及時表忠心,心里這個急呀!要是不拆墻,就沒地方放財禮了,這罪過不是更大嗎?結果是晉國連連道歉,趕緊接見,好吃好喝招待了鄭伯。
可是,先秦搞政治的人實在太多,且不說文王、周公這樣的一代宗師,即便是齊桓公、晉文公等春秋霸主,在政治上的成就也遠遠超過子產。如果子產在政治家里廝混,排名至少在20名以外。像他這樣既有豐富的宗教信仰知識,又有自己獨到的宗教理解,還親身參與宗教實踐活動的人,如果放在宗教神學家里,那倒是算得上開山祖師級別的。
現將子產主要學術成果介紹如下:
1.豐富的宗教信仰知識。
就在子產拆墻的第二年,晉平公病倒了。占卜的說是“實沈、臺駘為祟”,晉國的元老叔向和太史都搞不清楚是哪路神仙。子產一到,馬上道出原委:實沈是參星之神,臺駘是汾水之神,不過平公的病跟這二位神仙沒什么關系。主要是太好色,連同姓(即姬姓)的侍妾都要弄四個,把這四位侍妾趕出去,就沒事了。
太史可是說是各個國家中國寶級的學者,而且從他的專業方向上看,宗教知識占主要地位。可堂堂春秋大國的太史,竟然還要向子產求教,我們不能不對他刮目相看。
2.最早對鬼作出比較精確的定義。
子產在鄭國執政的時候,有位被冤殺的貴族伯有,整天在鄭國顯靈、鬧事,搞得鄭國人心惶惶。還是子產出馬,安撫了伯有。子產還因此對當時的鬼魂觀念進行了總結、歸納。在子產看來,人死化為鬼是沒有疑問的。只是強死的(即非正常死亡)的鬼能夠作祟。從子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不少創見:(1)人死化為鬼的可能性。他最早用精氣說來證明人死化為鬼的過程,同時還指出了人成為神的可能。當時人們對于人、鬼、神之間通道的存在是確信的,而子產的解釋則上升到理論的高度。(2)鬼的技能指數與人生前的社會地位有密切的關系。子產通過強調伯有的家世來證明他能夠為鬼,標志著社會屬性引入到鬼魂觀念之中。當然,這種認識還僅限于以社會地位來判斷鬼的能力大小,道德評價的意味還不夠明顯。(3)“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意思是只要給鬼安排好食宿,它就不會出來騷擾人類。
從后世鬼神信仰的演變情況看,基本遵循了子產提出的這幾條原則。
3.對祭祀原則的重大突破。
就在安撫伯有的同一年,呆頭呆腦的晉平公又病了,把群山大川都祭遍了也沒用。只好再請教子產,子產說:“祭祀禹的老爸鯀了嗎?”大家就又忙不迭地去辦,平公果然日漸好轉,于是賜給子產兩只飯鍋(鼎)。
《禮記•祭法》說“夏后氏禘黃帝而郊鯀”,可見祭祀鯀是夏朝獨資經營的。當時祭祀的原則是“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就是說不是自己的祖宗是不能隨便祭拜的。按理,除了周天子,只有夏朝的后裔杞國才能祭祀鯀。子產本著祭祀以人為本的方針,從實用功利的角度出發,對前輩的祭祀原則作出大膽的突破,既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團結,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4.祭祀活動中的權變精神。
子產對祭祀活動和原理都很熟悉,但他不是簡單地贊同或反對祭祀,而是從實際出發,?有利于國計民生的角度出發,合理地運用祭祀活動。
公元前526年,鄭國遭遇旱災,子產命令屠擊、祝款、豎柎三位大夫到桑山去祭祀求雨。這三位官僚都是廢物,把桑山的樹木全部砍光來求雨,結果自然是沒成功。子產把三位大夫臭罵一頓:“祭祀山神,是要保護樹木,尤其是求雨,更要防止水土流失,你們幾個混帳,連祭祀的基本原則都不懂,全部撤職查辦。”
兩年后的5月,鄭國發生火災。喜歡賣弄巫術的裨灶說:“不聽我的話,將來還要發生火災。”原來,在一年前,裨灶就向子產請求配備玉器的祭祀設備,由自己主持祭祀,以避免火災,結果子產沒理會他。現在火災來了,裨灶覺得自己的預言應驗了,骨頭頓時輕了幾兩,又向子產提出要求,而且國人對他也很支持,但子產還是不理會他。有人覺得子產是舍不得那些寶貝。子產說:“裨灶這種人,無非是喜歡亂預言,說得多了,當然偶爾也會對個一兩次,他懂什么天道。”最終還是沒再次發生火災。過了兩個月后,子產根據原則,祭祀社神、四方神,以求消災。可見,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