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理學之集大成者朱熹(2)

2013/2/21 14:59:24 點擊數: 【字體:

宋天下“如人有重病,內自心腹,外達四肢,無一毛一發不受病者”,提出“輔翼太子,選任大臣,振舉綱紀,變化風俗,愛養民力,修明軍政”六策。朱熹進言殷切,觸及當政權臣的利益,受到他們彈劾為“假道學”,被貶任西京嵩山崇福宮的閑職。

    淳熙十六年十一月,南宋朝廷為了拉攏人心,詔命朱熹為漳州知府。紹熙元年(1190)四月,朱熹抵漳州上任。據《福建通志》載:當時的漳州社會也較混亂,出現官豪交結,謀敲財物,恃強凌弱,欺壓善良,奸盜訟斗,好佛嬉頑的現象。朱熹到任后,教化厲治,嚴整弊俗,把“篤意學校,力倡儒學,”作為改變漳郡“俗未知禮”的方略。為辦好學校,朱熹請漳邑名士,“入學為師表率。”朱熹自己則定期赴校視事講學,“每五日一詣學,為諸生講說;”“每旬二日必領學官下州學,六日下縣學。”漳州學風為之一新。同時,朱熹還“奏除屬縣無名之賦七百萬,減輕總制錢四百萬。以習俗未知禮,采古喪葬嫁娶之儀,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說,以教子弟。土俗崇信釋氏,男女聚僧廬為傅經會,女不嫁者為庵舍以居,熹悉禁之。”(《宋史—朱熹傳》)因此,漳州郡民由“好佛”而“崇儒”,由“嬉頑”而“習禮”,社俗民風趨向嚴整。紹熙二年四月末,朱熹離任返建陽時,漳郡父老于“芝山之陽,建朱子祠,”祀頌朱熹德政。朱熹離開漳州后先居建陽,又移居考亭,建竹林精舍(后更名滄洲精舍,即由理宗御書的“考亭書院”)聚徒講學。

    紹熙五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撫使時再次到潭州(今長沙)。他重整岳麓書院,聘請黎貴臣等名流為教師,貫徹他的教學思想,把《白鹿洞書院揭示》頒布于岳麓書院,并擇地重建書院。置學田50頃,向皇帝乞賜九經御書,安排齋舍、招生、幾案、床榻等。岳麓書院在朱熹的整頓下日益興盛,求學者日益增多。

    慶元元年(1195)寧宗即位后,任命朱熹復為侍講(皇帝的老師)。韓侂胄自以為擁立寧宗有功把持朝政,擅權弄國。朱熹上疏寧宗,斥責韓侂胄一黨擅權誤國。寧宗袒護韓侂胄,在朱熹的奏章上御批:“憫卿耆艾,恐難立講,已除卿宮觀。”朱熹任侍講僅46天,就被罷免。不久,韓侂胄誣逐趙汝愚后為相,更是大權獨攬。韓侂胄一黨大力排斥道學,慶元二年監察御史沈繼祖誣造十大罪狀,彈劾朱熹。慶元五年,朱熹年老獲準辭職。他遷居福建崇安縣五夫鎮紫陽樓著書,講學。“自熹去國,侂胄勢益張。”朝野之間,掀起了一股反“偽學”的逆風。太常少卿胡纮為首上書朝廷,說:“比年偽學猖獗,圖為不軌,望宣諭大臣,權住進擬。”“右諫議大夫姚愈論道學權臣結為死黨,窺伺神器。乃命直學士院高文虎草詔諭天下,于是攻偽日急,選人余嘉至上書乞斬熹。”(《宋史—朱熹傳》)朱熹學派的官員都受到打擊,或流放或坐牢,歷史上稱之為“慶元黨禍”。

    朱熹自進士登第入仕以來,前后50多年,為官僅9年,在朝46天,其余時間都是講學傳道,著書立說。朱熹所建立的理學思想體系與“二程”的河洛理學概念比較接近,因此有“程朱理學”之并稱(也有學者認為是程頤與朱熹的合稱)。但是,朱熹所建立的理學思想體系是在對周敦頤的“太極”說、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氣化論乃至程顥的心性論做了綜合性的吸收的基礎之上,集諸家之成就,確立自己的理學思想體系的。朱熹認為“理”是生物之“本”,而“氣”是生物之“具”。因此,他的哲學又被學者們稱作是理本論。在朱熹看來,“理”與“氣”是完全統一的,而且貫穿于“天地鬼神之變”、“人倫日用之常”乃至“鳥獸草木之宜”等所有存在當中。“變”、“常”和“宜”所表現出來的都是自然變化中的一種生命目的,這就是“太極”之理,即生理。這與孟子的“天地以生物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是不謀而合的。在理氣關系問題上,朱熹強調理是本、是體;氣是末,是用。“事物又為體,而其理之發見者為之用。”(《朱文公文集—答呂子約》)這樣,陰陽之氣成為造化之本,而理只能依附于氣而發生作用。所以朱熹認為一方面人作為氣化產生的形而下的存在,有身體、情感、欲望、知覺等等復雜的內容;另一方面,作為存在之本、價值之源的“性理”,同時是人的最本質存在,也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價值。這樣就確立了朱熹的儒學心性論的道德的形而上學的理論基礎。在朱熹所確立的心性論同樣是以性為形而上的本質存在,以心為形而下者,二者是橫向攝取的認知關系。朱熹認為“性即理”。“性”內在于人就是人的心之本體,而“本心”就是人的本體存在,是超越的、絕對的普遍人性,是道德主體自律原則的內在依據。他主張人心必須絕對地服從于道心,強調道德理性的主導作用;既以“存天理,滅人欲”,完成道德自我的回歸。

    慶元六年(1200)農歷三月,朱熹逝世。嘉定二年(1209年),宋寧宗謚封朱熹為“文公”;寶慶三年(122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