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的傳說故事(3)
2012/5/10 15:31:44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老人兩眼一閉死去了。這時候,正好陳摶老祖從橋山上空經(jīng)過,見拾怪打死了護林老人青山,急忙返回天宮,告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從南天門上往下一看,不由得怒從心起,隨手拔下頭上兩支金箸,往下一拋。拾怪的兩個兒子隨即慘叫一聲,便倒在血泊中了。原來兩支金簪在空中變成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拾怪兩個兒子的胸前。拾怪不知寶劍的來由,以為有人在暗算他們父子,一氣之下,便放火燒山。橋山上頓時燒成焦蛋。再說,王母娘娘發(fā)現(xiàn)現(xiàn)橋山樹林起火,立即請龍王降雨。霎時大雨傾盆 ,很快就把烈火撲滅了,橋山柏樹經(jīng)過這場災(zāi)難,不但沒有絕種,反而變得更加繁茂。所以民間有這樣的傳說:“橋山古柏,棵棵都是神樹;誰要亂砍,全家都要遭殃”。
有個名叫賴順的人,偏偏不相信。此人好吃懶做,一貫靠偷人為生,有年冬天,雪下得有三尺深,賴順凍得實在受不住了,便偷偷跑上橋山,把橋山上的柏樹枝偷砍了一擔(dān),挑回家里當柴燒。誰知點火以后,只冒濃煙,不起火焰。賴順用口越吹,濃煙越大,最后把他嗆得跌倒在地,兩眼直翻,口吐鮮血,氣斷身亡。鄰居們聞訊趕來一看,原來賴順燒了橋山柏樹枝,怪不得落了個如此下場。從此以后,再沒有人敢隨便砍伐橋山的古柏了。就是有的孩子偶而把落在地上的枯樹枝拾回來當柴燒,都會受到家中老人的嚴厲責(zé)罵,非叫孩子把拾回的枯樹枝送回橋山不可。橋山古柏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保護到今天,康熙年間,有一位縣令想知道橋山到底有多少棵古柏,曾令人普查了七七四十九天,結(jié)果沒有數(shù)清,只好作罷。1939年,中部縣的縣長盧仁山調(diào)集一個民團,把橋山劃地為段,編列號次,命士兵按樹貼號,錯者罰大洋五塊,打40軍棍。歷經(jīng)19天詳細普查,才得查清橋山共有古柏61286棵,并將這一普查結(jié)果正式載入了黃陵縣志。
掛甲柏的來歷
公元前,元封元年11月,漢武帝劉徹召集12部將軍,調(diào)集18萬人馬,巡視朔方,威震匈奴,大軍沿秦直道北上,出長城,登單于臺,直到邊關(guān),匈奴未敢出兵交戰(zhàn)。漢武帝等了數(shù)日,因怕誤了封禪時間,便決定收兵回京。為了節(jié)省時間,大軍沒有從原路返回,而改從延安以南直插州、坊州。 當路過陽周郡(今黃陵縣)橋山時,看到山頂上高大雄偉的黃帝冢,忙問隨行人員:“吾聞黃帝不死,這里為何有黃帝冢?”方士孫公卿應(yīng)聲回答說:“黃帝乘龍升天,橋國臣民不舍,拽下他的衣物埋葬于此。這里是黃帝的衣冠冢”。漢武帝聽罷,仰天長嘯,低頭長嘆說:“嗟呼!吾誠得如黃帝,愿把江山和妻室兒子像脫鞋那全都拋棄,什么也不要了!”
這位16歲當上皇帝、又一心想成神仙的漢武帝,無論到了什么地方都要修筑祈仙臺,備禮致祭。據(jù)說,武帝采取人海戰(zhàn)術(shù),命令士兵,每人一擔(dān)土,一夜之間就在黃帝陵對面修起一座九轉(zhuǎn)祈仙臺。第二天,旭日東升,漢武帝命令18萬大軍列隊橋山,俯首默祭。武帝卸下盔甲,掛在一棵柏樹上,然后獨自登上祈仙臺,祈禱黃帝保佑他長生不老,日后成仙升天;也保佑大漢江山永遠太平。祭祀完畢,當天領(lǐng)兵返回長安。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18萬大軍祭黃陵”。 從這以后,漢武帝掛過盔甲的這棵柏樹,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縱橫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斷釘在內(nèi),枝干皆然。這就是橋山柏中獨一無二的“掛甲柏。”特別是每年清明節(jié)前,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凝結(jié)為球狀,就像掛滿了珍珠寶石,閃閃發(fā)光,晶瑩奪目,經(jīng)陽光反射尤為壯觀,吸引著各地前來謁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節(jié)一過,柏液中斷,古柏從枝到桿又恢復(fù)了原來密密麻麻的甲痕。漢武仙臺 傳說漢武帝劉徹,一心想當神仙,為此天上玉帝曾和天宮諸神商議過多次,準備將他點化成仙,因為他在抗擊匈奴、打通西域、開拓絲綢之路等方面都立下了功勞。但是,漢武帝想成神仙的心情過于迫切了,結(jié)果適得其反。
元封元年十月初,他帶領(lǐng)18萬大軍北巡邊關(guān),威震匈奴。在返回長安時,路經(jīng)陽周郡橋山,為了祭奠黃帝,他竟在黃帝陵的對面,修筑了一座比黃帝陵還高出一半的“九轉(zhuǎn)祈仙臺”(后人稱“漢武仙臺”)。這一下可觸怒了天宮,玉帝和諸神都認為漢武帝太狂妄自大,竟敢把祖先都不放在眼里,這還能成仙?玉帝盛怒之下,用朱筆一揮,就把漢武帝即將到手的仙籍取消了。漢武帝夢中知道此事,心中甚為不平,幾天幾夜都沒睡好覺。于是,他便以一代天子的名義,寫信質(zhì)問玉皇大帝。玉帝看罷,給漢武帝寫了這樣一封信: “……你劉徹,16歲當上皇帝,一心只想成為神仙,為此干出許多蠢事,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女兒也遭方士奕大欺騙。奕大騙術(shù)敗露之后,你又不顧翁婿之情,一氣之下將奕大殺死,給女兒造成終身痛苦。之后不久,你又被方士公孫卿這一大騙子所迷惑。這一切天宮都沒有和你計較。誰知為了李陵事件,你又給司馬遷施以‘宮刑’,欲置司馬遷于死地,但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yè),忍辱偷生,堅持把《史記》寫成,給后世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就這樣,你還不放過司馬遷,到處派人搜查《史記》原稿,準備焚毀,多虧倩娘盡力設(shè)法,才使此書得以保存。你作為一國之君,竟無一點容人之量。你妄自尊大,目無祖先,修筑的祈仙臺竟然高過黃帝陵。你的所作所為早已失去成仙資格,更休想乘龍升天!”玉帝把信寫好后,交給九天玄女,玄女乘漢武帝病中睡沉的時候,把信悄悄地放在他的枕邊。漢武帝醒來看到信后,悔恨地說:“唉,一切都晚了!一個人不論作什么事情,都不能過頭。不管你是一朝天子,還是平民百姓,做過了頭都不會得到寬恕的”。說罷,就瞑目而逝。 有個封建文人,名叫寇紹光,曾寫了這樣一首詩:滿山翠柏望橋陵,上有仙臺壘九層。夜夜唯留明月照,年年只見白云興。
質(zhì)問:何事漢宦生異念, 登高筑眺盼飛升。
看來這位詩人對漢武帝異想天開,祈求成仙升天的夢想是很不滿意的。當年漢武帝醉心于成仙升天的事早已傳為笑柄,但他在黃帝陵前修筑的九轉(zhuǎn)祈仙臺,如今卻成了后世人攀登懷古頃懷先祖的好地方。
黃帝腳印
凡是來黃陵縣謁陵拜祖的人,幾乎都要到軒轅廟院內(nèi)看一看黃帝的腳印。這雙腳印留在約一米見方的青石上。看的人總愛把自己的雙腳,放在黃帝腳印上試一試,用他們的話說,這是“踩著黃帝的腳印前進。”
黃帝的這雙腳印為什么能保存到今天?這里還流傳著一個故事。
相傳黃帝時期,當初沒有衣帽,更沒有鞋襪,不是用樹葉遮體,便是以獸皮纏腰。黃帝也和其他的群民一樣,腰間纏著獸皮,光著腳板,常年累月奔走各地,為民造福。每到冬天,天寒地凍,黃帝出外巡察時傷腦筋光著雙腳。
后來,胡巢和于則發(fā)明了了帽子和木屣,有人給黃帝也做了一雙木屣。穿起來雖比光著腳板走路好多了,但行動卻有些不便,出外巡察、上山狩獵仍不能穿。到了冬天,有人給黃帝也做了一雙木屐。穿起來雖比光著腳板走路好多了,但行動卻有些不便,出外巡察、上山狩獵仍不能穿。有年冬天,黃帝出外回來,腳凍爛了。穿木屐不方便,黃帝身邊的一位名叫素雀的女子偷偷用麻布給黃帝縫了個布筒。黃帝在腳上試了試,太短小了。根本穿不上。即使如此,黃帝也不見怪,還表揚了素雀的創(chuàng)造精神。素雀卻十分難過
責(zé)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評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