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其一,在陜西黃陵縣,民間傳說杜康是黃帝手下專管生產糧食的。他最初把糧食放在山洞里,因為潮濕,日久霉壞了,黃帝降了他的職,讓杜康專門保管糧食。杜康把糧食改儲于枯樹洞中,風吹日曬雨淋,糧食開始發酵,流出一種汁液,醉倒了一群野獸,也醉倒了杜康。杜康獻給黃帝,黃帝嘗過這濃香水,認為是糧食中的元氣,讓倉頡命名。倉頡脫口而出:“這水香而敦純,飲而提神,應名為‘酒’。”后來杜康就成為黃帝時代造酒的名師,后世人就尊他為釀酒祖師。
其二,河南杜康。現河南洛陽龍門以南,有條杜康河,夏朝時杜康就出生在這里。傳說他常常把吃剩下的飯倒在門前一個空桑樹洞里,經過雨水浸泡發酵,一嘗十分好喝,就根據這個辦法造出了酒。后來成為“酒仙”,杜康的家便成了“杜康仙莊”(今汝陽縣萊店鄉杜康村)。在《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中說:“天下好酒屬杜康,酒量最大屬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劉伶醉死入土三年,杜康登門討酒帳,挖開墳墓,劉伶面色紅潤,睜開睛來連聲叫道:“好酒!好酒!”從那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佳話就傳開了。
其三,白水杜康。很早以前,陜西白水縣有個集賢村,村頭有一眼泉水,甘甜醇美,凈無一塵。杜康和老伴在此釀酒度日,他這酒“開壇三日醉,泛杯十里香。”飲酒三杯,即可醉倒千日。“一壺黃酒三百兩,一壺燒酒換江山;君子但飲三杯酒,不醉三年不要錢。”結果是劉伶聞香而止,魂走醉鄉,回家就酒醉而死。三年之后,夜半三更,杜康叫人挖開墳墓,一股酒氣沖倒了掘墓人。劉伶從棺內徐徐坐起,連聲“好酒!好酒!”兩人攜手回家,促膝而談,后來競直雙雙揚長而去,隨著杜康走進華山石壁中去了。白水留下了杜康村,杜康泉。“千日醉流傳至今,成了聞名全國的“杜康酒”。
杜康造酒的故事還有不少。關于中國名酒的傳說很多,但都沒有杜康酒這樣豐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杜康早在三國時代就成為酒的代名詞,大概“杜康”是歷史上較早的名酒吧。長期以來豫陜兩省爭杜康,兩省都造“杜康酒”,專家學者也很難有個定于一的論斷。這真是:清官難斷酒仙案,千古奇聞今猶傳;只有造下優質酒,勝過口舌千千萬。【原標題:清官難斷酒仙案 豫陜兩省爭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