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與中原青銅時代(2)
2012/4/27 10:29: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北到山西的長治,南達淮河流域,西到陜西華山一帶,東至山東河濟之間。當然,夏王朝并不是后來大一統帝國,它直接統治區之外,有眾多臣服的小古國(部落),當時號稱“萬方(邦)”。伊尹所在的有莘國,和商湯的商國,都是夏王朝的諸侯國,要向夏稱臣納貢。
地處豫東亳地(今商丘)的商國,在夏桀時強大起來,具備了和夏抗衡的實力。豫東、豫西兩大勢力,醞釀著一場決戰。
傳說夏桀身材魁梧,力氣大得能把鹿角折斷,能赤手與虎豹搏斗,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名的大暴君,暴虐無道,荒淫無恥。
夏桀并沒意識到來自商湯的威脅,“賦斂無度,萬民甚苦”,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有大臣勸告他時,夏桀不以為然地啞然失笑:“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滅亡。”當時大臣關龍逢是個“死心眼”,硬著脖子勸夏桀,結果被砍了頭。
知道了夏桀的話,恨得牙癢癢的百姓傳誦開了一個“段子”:“你這個太陽啊,啥時候死去?我愿意和你一起滅亡!”
在豫東,伊尹輔佐商湯悄沒聲地樹立另一種形象。野外,商湯看到有人四面張網,禱告說:“小鳥啊,從四面八方都進我的網里吧!”商湯說:“噫!怎么能把天下的鳥捕盡呢!”于是就把網揭開了三面,也禱告說:“往左邊可以;想往右邊也可以。不聽勸告的,就要被我網住了。”與“一網打盡”的貪婪相比,“網開一面”顯示了寬以待人的風范,那些人人自危的小國國君聽了這故事,對商湯很是放心:“商湯這個人真夠意思,對禽獸都恁寬厚!”
那時候,人們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緊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個忠于夏桀的葛國(今寧陵),國君葛伯不按時祭祀。湯派人去責問葛伯。葛伯回答說:“我們這兒 窮,沒有牲口作祭品。”
于是商湯送了一批牛羊給葛伯作祭品。但葛伯把牛羊殺掉吃了,又不祭祀。湯又派人去責問,葛伯說:“我沒有糧食,拿什么來祭呢?”湯又派人幫助葛伯耕田,還派一些老弱的人給耕作的人送酒送飯,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飯都搶走,還殺了一個送飯的小孩。
葛伯這樣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憤。商湯給葛伯“挖了個坑”,讓人們看夠了他的無賴相后,名正言順地出兵吞并了葛國,還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威望。
商湯的名聲越來越大,夏桀暴政下的人們對他“心向往之”。《書·大傳》記載:“夏人飲酒,醉者持不醉者,不醉者持醉者,相和而歌。曰:盍歸于亳?(為何不投奔亳地)盍歸于亳?亳亦大矣!”
史無前例的“湯武革命”
商湯的舉動多少引起了夏桀的警覺,他把商湯召到都城,然后關押在夏臺(今禹州市)。伊尹等人忙給夏桀送去美女10人和大批珍寶,見了美女的夏桀心里一高興,就把商湯放了回去。這大概是夏桀辦的最弱智的事兒,后來被商湯千里追逐,客死異鄉,他還后悔得腸子疼。這一幕,極像多年后殷紂王對周文王先拘后放,讓人感嘆歷史驚人的相似。
回到商丘的商湯如同龍歸大海,加緊擴張自己的勢力。在伊尹等人的謀劃下,商湯制定了先弱后強,由近及遠,逐個剪除夏桀羽翼的策略。繼滅葛國后,商湯帶領軍隊陸續滅掉夏的屬國韋(今滑縣)、顧(今范縣)、昆吾(今許昌)等國,“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從而完成對夏的戰略包圍。
多年經營,商湯的力量不斷壯大。伊尹建議商湯停止向夏桀進貢,試探夏桀的實力。夏桀果然大怒,征調九夷的兵力,要討伐商湯。伊尹一看夏桀還能調動九夷的部隊,認為滅夏時機還不成熟,馬上勸商湯向夏桀請罪,恢復向夏桀進貢。
一年后,夏桀誅殺重臣、眾叛親離,九夷中一些部落也忍受不了夏朝的壓榨勒索,逐漸叛離夏朝。商湯再次停止向夏桀進貢。這次,夏桀的指揮棒完全失靈了,九夷之師不聽從他的命令了。到此時,商湯和伊尹才認為伐桀的時機完全成熟,于是果斷下令起兵。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湯正式興兵伐夏。在戰前他隆重舉行了誓師活動,流傳下有名的《湯誓》。他歷數夏桀破壞生產,殘酷盤剝壓迫民眾的罪行,對士兵們說:“我不是敢進行叛亂,實在是夏桀作惡多端,上天的意旨要我消滅他,我不敢不聽從天命!”借此來申明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商湯還宣布了嚴格的戰場紀律。這番誓師,極大地振奮了士氣。
誓師后,商湯選良車70乘,敢死戰士6000人,聯合各方軍隊,采取戰略大迂回,繞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襲夏都。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同商湯軍隊在鳴條(今洛陽附近)一帶展開戰略決戰。商湯軍隊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夏桀一路向東敗退,商湯乘勝追擊。窮途末路的夏桀倉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壽縣南),商湯追到那里,宣布把他放逐,不久夏桀病死,夏王朝宣告滅亡。
商湯回師西亳(今偃師),召開了“三千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商湯在這里成就了自己的霸業,就這樣,在夏王朝的廢墟之上,一個新的王朝——商朝建立了。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湯武革命”。古代把改朝換代說成是天命的變革,所以稱為“革命”。這是中國第一次武力改朝換代。商湯通過“伐謀”、“伐交”、“伐兵”,最終取得戰爭速勝,這對后世戰爭的發展、軍事理論的構筑,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商滅夏后,成為黃河流域的主要統治者,勢力發展很快。商湯吸取夏代滅亡的教訓,廢除了夏桀的暴政,采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輕征薄斂,鼓勵生產,安定民心。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使四方歸心,“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詩·商頌·殷武》)
在商代前期的政壇上,伊尹作用突出,他先是協助商湯治理國家。商湯死后,他又輔佐了外丙、仲壬、太甲三位商王,他常用“明德則天下存,失德則天下亡”的歷史教育商王。第四位商王太甲即位后,不修德政,胡作非為,伊尹干出了一件空前絕后的事,他放逐了自己的國君,讓他思過。《史記·殷本紀》記載:“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商湯墓地。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悔過自新,改惡從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