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故里的盛會
2012/5/3 11:07:4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全國12個省市的31位專家學者、百余藺氏后裔和嘉賓應邀參加。
初秋的古縣盛裝迎賓。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31位專家學者、百余位藺氏后裔和特邀嘉賓等匯聚一堂參加了首屆中國•古縣藺相如文化高層論壇,就藺相如文化的內涵、藺相如的生平事跡、藺相如文化現象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藺相如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藺相如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位于古縣北平鎮李(藺)子坪村旁的藺河岸邊的藺相如墓,是嘉賓們首先拜謁之地。墓地高40米,冢丘周長150余米,為圓形土丘狀。據介紹,這里的土質是當地所沒有的,相傳為幾十萬趙國士兵用頭盔從遠處運來。藺相如公園、藺相如紀念館,也讓客人們流連忘返。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立群博士激情澎湃,他認為論壇不僅是宣傳藺相如、研究藺相如,其意義還在于將藺相如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代表來弘揚,這是對藺相如人物研究的提升,也是對山西古縣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弘揚。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藺相如的人格精神和經典故事,可以超越時空,對今日之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之所以這樣說,基于以下三點:首先,構建和諧社會不是在風花雪月、鳥語花香的環境下完成的,而是要堅持改革開放,要清除有礙社會和諧的種種現象,必須有一種披荊斬棘,勇于獻身的改革家精神,而藺相如精神就是鼓勵進取,克服艱難險阻的一種精神動力。他在完璧歸趙、逼秦王擊缶中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為改革家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做出了榜樣。其次,藺相如 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他對廉頗不計較個人得失,他說:“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多么光明磊落!最后終于感動了廉頗。在長平之戰中,藺相如不顧病重,力諫趙王不要起用趙括為將,趙王拒絕造成趙國大敗,長平之戰被坑兵40萬,趙國從此大傷元氣。藺相如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也是我們今天最需要的。構建和諧社會最需要的就是這種精神。第三,寬厚待人,團結為重。這是藺相如留給后人最可貴的精神。
省社科院研究員孟繁仁經過對湖南省瀏陽市發現的藺相如家譜的詳細研究,確認藺相如生于周赧王(丁未)元年(公元前314年)二月,逝世于秦莊襄王(甲寅)三年(公元前247年)五月,壽六十九虛歲。藺相如自幼家鄉被秦國占領,被迫逃難,長大后家仇國恨集于一身,造就了他不畏強暴,勇斗強秦的性格特征。同時因為他對深受戰爭苦難的趙國同胞懷有強烈的同情心,對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的廉頗將軍非常尊敬,所以對廉頗能夠采取寬容忍讓的態度,實現文武團結和諧,促進了趙國的安定繁榮。
河北省邯鄲市《趙文化》編輯部研究員孔令德認為,藺相如文化的思想內核是和諧;藺相如文化的價值取向是奉獻;而藺相如的思想境界是努力實現創新。
空軍某飛行學院教授藺長旺還以現代地理學、地名學為基礎,參照史料記載,用視頻投影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身為韓康后人的藺相如,是如何由藺地(山西離石)遷移至岳陽(今古縣李子坪村),東出太行仕趙,成就其一生輝煌事業的。
此外,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學校的專家及藺相如文化研究學者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致認為藺相如文化現象是我國先進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藺相如文化研究,對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而古縣正在進行的藺相如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墓地開發規劃、大型歷史劇《千古名相藺相如》的籌拍等情況也得到了參會人員的充分肯定。
“完璧歸趙”讓藺相如名垂千古,而這一次空前的藺相如文化研究盛會,無疑讓我們對于一代名相藺相如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原標題:藺相如故里的盛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