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瑕取用,劉邦寬容重陳平
2012/5/2 17:04: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原典】
陳平是西漢河南原陽人,年少時家里很窮,同哥哥嫂嫂在一起生活,只有三十畝薄田。他哥哥陳伯寬厚仁慈,靠辛勤勞動供陳平外出游學,后來,陳平娶了一個妻子,妻子曾經五次出嫁,五次都死了丈夫,但家里很富有。
陳平的出士,多虧了妻子家的幫助。
陳平離家后,先投奔魏王咎,遭到讒言,又投奔項羽。他見項羽粗暴無道,便仗劍投奔劉邦,經過魏無知的推薦,劉邦接見了他。言談之中,論及天下大事,劉邦覺得十分投機,便將陳平提拔為都尉,留在自己身邊當參乘,并監護三軍將校。
劉邦的將士對破格提拔陳平不滿,說:“大王得到一個楚軍的逃兵,并不了解他的才能和品行,就與他同乘一輛車,還讓他監護軍中長者,未免太過分了。”劉邦沒有聽信這些議論,又把陳平提升為副將。
大將周勃和灌嬰對劉邦的做法也不滿,對劉邦說:“聽說陳平在家里曾經同嫂嫂通奸。離家后又兩次出逃,三次選擇主人。現在大王授與他高官,讓他監護將士。凡是給他賄賂多的人,他就將好處給與。他完全是個反復無常、目無法規的人,希望大王認真考察。”
劉邦聽了這些話,心里產生了疑慮,叫魏無知和陳平來問個究竟。魏無知說:“只要有建功立業的本領,即使與嫂嫂通奸、受賄,又有什么妨礙呢?”
陳平自知這些都不是事實,對劉邦說:“過去我投奔魏王和項羽,由于他們不相信人,我才來投奔大王。如果大王認為我可以用,就不應拘泥小節;如果認為我不能用,我收的小費全在這里,你拿去吧!我就此告辭。”
劉邦覺得誤會了陳平,連聲道歉,并將他提拔為護軍中尉。后來,陳平全力輔佐劉邦,多次在危難之際挽救劉邦及其大業,成了建立西漢王朝的頭等功臣。劉邦死后,陳平還同周勃一道,平定諸呂叛亂,穩住了西漢江山。
【新說】
“瑕”指過失和缺點,“棄瑕”是說不計較缺點和過失;“取用”意為取長處而用之。這一策略要求對有才華的人不求全責備,使其才華為我所用。
在這個世界上,上至國王總統,下至平民百姓,沒有哪個人沒有缺點毛病,這一點是絕對勿庸置疑的,正如只要是人,都有生老病死一樣。問題在于,首先要肯定被用的人確有真才實學,并且那些真才實學又確實是自己所需要的,然后再看他的毛病缺點對事業是否致命,是否積習難改,是否是不可救藥的惡習。
比如,有吃喝嫖賭惡習的人,是絕不能用作政府官員的。有偷摸劣跡的人,絕不可用來看守財物。極端自私的人,絕不可用來從事慈善活動。劉邦用陳平,是為了出謀劃策、將兵打仗。他是否勾搭過嫂子,是否收受過將士的財物,大概無礙大業。況且事已過去,并非年深日久的惡習,況且這些也是傳聞,并非鐵證如山的事實。
因此,真正重要的是仔細辨別、斟酌“瑕疵”,謹防被披著羊皮的狼們鉆了空子,以免過后悔恨交加,只要瑕疵無傷大雅,就可以大膽地用。有的可以長久地用,有的只可用一會兒;有的可以全面地用,有的只用一個方面;有的可以全心全意地用,有的需要提防著用。
利用別人的才能為自己服務,是最主要的準則。把握住這個準則,用它去衡量被用的人,就比較好掌握了。
【典經】
棄瑕取用:語出三國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于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
劉邦寬客重陳平:事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標題:棄瑕取用,劉邦寬容重陳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話說中國智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