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倉頡和倉頡造字傳說
什么是文字?《說文解字》指出:“倉頡之處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宜,即為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漫多也。”許慎詮釋“六書”中的象形字為“文”,形聲字是“字”。文字就是語言的書面形式。在我國,文字的名詞最早見于秦始皇的狼邪臺石刻,上有“器械一量,書同文字。”這是我國始于秦始皇書同文統一文字的歷史記載。當時的文字的“字”是指秦小篆。今天論說漢字的起源與創造,必然首先要論說倉頡。
字圣倉頡,又稱“倉圣”,原姓侯岡,名頡,是復姓,倉頡亦作蒼頡,號史皇氏,被尊崇為中國文字的創造者(約公元前4200年左右)。根據有關文獻記載!锻ㄖ•二八•以名為氏》:“倉頡氏,黃帝史官,子孫氏焉,馮翊人。”(馮翊,漢置郡。)是黃帝的助手。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后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后,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被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加以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洛書,于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傳愈神奇,并演繹為影響深廣的倉頡觀魁星圓曲之勢,察人獸鳥形之跡,看山川河湖之狀的造字傳說。
倉頡據說長相奇特,《論衡•骨頭相》中說“倉頡四目”,所以他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心智。倉頡看見鳥獸蹄爪的印痕,便悟出世間文理的相別異,于是靈感涌動,創造了文字。這種文字叫“鳥跡書”。現存于白水縣倉圣廟的鳥跡書碑上,刻有28個字形,實際上是一種象形性的文字符號。驚天動地的造字是一件偉大、奇妙、崇高的神圣工作,在當時的社會引起震撼。《淮南子•本經訓》中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降糧食),鬼夜哭。”人們用夸張而豐富的想象,表達對倉頡創造文字功績的稱頌與崇敬。
漢字的誕生和發展同我們中華民族,特別是和漢族的社會生活與文化歷史密切相關,如影伴形。倉頡造字的歷史貢獻,記錄關于他的遺跡和勝跡眾多,在河南新鄭、新密、南樂、開封、虞城有,在陜西白水,山東壽光和東阿也有。據有關研究者調查和考察,又發現在河南陽武(今原陽縣)、洛寧兩地也有倉頡遺跡。身為黃帝史官的他到過許多地方,其遺跡和勝跡如此之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國神話傳說中有三個圣人,倉頡是文圣人。《荀子•解蔽》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倉頡創造漢字是歷史的創舉。它結束了我國結繩記事的歷史,將中華文明向前推進到一個新的時期,表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史的時代特征,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了解漢字離不開對倉頡的了解和認知。倉頡死后葬于河南南樂。其墓位于縣西北十多公里的吳村附近,原稱倉頡祠,始建于東漢永興二年(公元154年),祠內有一通元代延佑年間的殘碑,碑文記述:“倉頡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南樂倉頡廟屢遭劫難,屢毀屢建,“歷漢唐以來,未嘗稍替”。1966年在倉頡墓出土了盆罐、石斧、石鐮等文物,后經有計劃的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主要為龍山和仰韶時期的器物。倉頡廟中現存的一通舊碑:“盤古斯文地,開天圣人家”,是宋朝與契丹澶淵之盟后,北宋名相寇準專程祭拜倉頡廟時留下的聯語。古遺址的發現,增加了南樂倉頡墓的可信度。這些考古發現使南樂倉頡陵墓身價倍增。首屆(丁亥年)倉頡漢字文化節在南樂縣梁村鄉吳村隆重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各界嘉賓萬余人同拜倉頡,共享盛典。
倉頡造字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傳說,情節完整,細節生動,語言質樸,內容豐富,人物性格鮮明,形成了同一母體的不同異文,其主體傳說是目前選入中小學教育課外讀物的《倉頡造字傳說》。該傳說與河南各地流傳的倉頡造字傳說,情節和內容基本雷同,可說是異文同本。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子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如此能干,讓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每次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錯如實記錄?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么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跑回家,開始用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后,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便推廣開了。如是,便也慢慢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