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紂囚箕子與學界"箕子朝鮮"的爭論

2012/5/3 11:07:05 點擊數: 【字體: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殷勤焉。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圣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并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辱于囚奴;昏而無邪,聵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圣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叢于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於虖!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于斯平?

     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于易象,作是頌。
 
    譯文
 
    一般說來,偉大人物立身處世的原則有三個方面:一是受危難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將治理天下的法典傳授給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賢人叫箕子,確實具備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經”的要旨的時候,對他特別重視。
 
    在殷紂王那時候,大道背棄,政治混亂,天威顯示不能加以制止,圣人的教誨毫不起作用。犧牲生命以便維護天命國運,確實是一種“仁”德,只是不利于家族的延續,因此箕子不去這樣做;委身降順以便保存自己宗廟的奉祀,確實也是一種“仁”德,只是參與滅亡自己的國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這兩種辦法,已經有這樣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隨順適應這混亂的世道;隱藏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在囚犯奴隸中受屈辱;貌似糊涂卻不去做邪惡之事,形同柔弱而卻自強不息。故而在《易》中說;“箕子能做到韜晦。”這就是蒙受危難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于是便獻出治國的大法,因此成為圣君的老師,使周朝的人們能根據這些法則來調整倫理道德。創立典章制度。故而在《書經》中說:“因召回了箕子而寫成了《洪范》。”這便是將治理天下的法則傳授給圣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鮮,推行道義來訓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遠,以便發展推延殷朝宗緒,使外夷變為華夏,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所有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變化發展,自己能獲得其中的正“道”,難道不是偉大的人嗎?
 
    !當那周朝的時運尚未到來,殷朝宗廟的香火還沒滅絕,比干已經死掉,微子也已離去,假如紂正做惡還不算多而自己死去,武庚能為暴亂而憂慮并力圖保存社稷,國中要是沒有箕于這樣的人,誰和武庚一起使國家復興并加以治理呢?這也是人事發展的一種可能性啊。這樣來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這種地步,莫非正是在這方面有所考慮嗎?
 
    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廟宇,逢年遇節便祭祀他。我敬慕先生被特別地列為《易經》中的卦“象”,便寫了這篇頌!驹瓨祟}:柳宗元《箕子碑》】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