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信息

沈丘面塑:四百年積淀的文化品牌

2013/8/23 15:06:40 點擊數: 【字體:


  沈丘老城面塑起源于沈丘縣老城鎮南關居委會下灣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當地人習慣上把沈丘面塑稱為顧家饃。目前,有3000人從事顧家饃的生產制作。顧家饃在當地及周邊,影響廣泛,人人皆知。每逢春節、廟會,凡來老城趕會的人均購買之。除此之外,在外工作的人回鄉探親時,都要捎些顧家饃,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現在顧家饃已是聲名遠播。

  顧家饃起源于當地一位姓顧的人家。明末清初,在沈丘老城南城腳邊住著一家姓顧的人。顧家憑借有利的地理位置,以賣饃賣茶為生。清朝末年,為擴大營生,顧家后人顧二別子,把顧家饃發展為工藝品,傳承到今天已是第十七代。在清朝康熙年間,由家住沈丘老城的御醫劉璐,帶進皇宮敬獻給康熙帝品嘗,由此成為進貢皇宮的貢品。

  顧家在賣饃的過程中,博采眾長,推陳出新,逐漸摸索出獨具特色的蒸饃技藝來。后又經顧家世代人的提純、錘煉,終于使其脫穎而出,成為當地有名的風味特產。

  據顧家饃第十七代傳人顧松堂介紹,顧家饃基本上以手工操作為主,作坊的制作工具,還保持著原始性、傳統性。揉面、制饃坯在木案上操作,蒸饃一律用大口鐵鍋,單竹秕,秫稈鍋蓋,燃料一律用木柴或莊稼秸稈等。如果用煤作燃料以籠箱蒸之,或用機械化制作,其產品就會出現變形,有裂口裂紋等瑕疵。

  顧家饃工藝考究,從選小麥到描彩勾花紋共72道工序,具有饃體渾圓,外型工整,無裂口裂紋,不歪不扭,立而不斜,臥而不堆;外觀潔白、光滑、锃亮,在陽光下如瓷般迎光閃亮;饃底部呈陰陽八卦圖形,構建了顧家饃的獨特商標。

  顧家饃的造型多取材于民間常見的動物、瓜果、魚蟲以及人們喜聞樂道的民間傳說。其彩繪以勾線與著色相結合,很接近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色彩,用白酒溶化食用色涂到饃坯上能滲透,色彩飽和,經久不褪。捏制和勾勒的各類面塑千姿百態,形似神真,而且都帶有吉祥和喜慶的色彩。如猴騎虎、猴騎馬等寓意“馬上封侯”,小狗、小兔、小刺猬、小雞、小鴨等,都表達著勞動者需要把自己的生活裝飾得豐富多彩,期盼美滿生活的吉祥寓意。

  “在彩繪著色上,顧家饃使用分層著色法。以黃色襯底為主色,紅色點睛,藍、黑、青等色勾架描脈絡花紋。同時,注重彩繪與勾線相結合,以色傳神,以神著色,從而形成了色彩艷麗而不俗,美而不妖不媚的境地,充分顯示出了喜慶、祥和的韻致。”顧家饃第十六代傳人顧體成介紹說。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8年,當地政府為推廣繼承這一傳統文化藝術,組織大規模生產。由顧家第十五、十六代傳人向大家傳播技藝。至此,顧家饃的絕技被推廣開來,得以發揚光大。現在生產顧家饃的不單單是顧家人了,李、陳、張、岳等姓,200多戶人家皆會生產之,家家有生產作坊。 

  2009年沈丘縣城關鎮因顧家饃面塑工藝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記者 巴富強 通訊員 董國俊)(原標題:沈丘面塑:四百年積淀的文化品牌)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2009-04-2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沈丘顧家饃香飄海內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