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情結”不可小視
2013/8/27 10:30:2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何謂“臭豆腐情結”,就是指一些人一邊痛恨著腐敗,另一邊卻漠視腐敗、認同腐敗、渴求腐敗甚至進行著腐敗。隨著反腐倡廉建設的不斷深入開展,一些貪官的偽裝和表演越來越詭秘,作秀手段也越來越高明,即是在反腐敗過程中隱藏的各種“臭豆腐情結”。
依筆者之見,“臭豆腐情結”按其對腐敗現象的認同程度劃分,主要有三種:不管不問型,事不關己,認為反腐倡廉是別人的事,只要自己不吃“臭豆腐”就行了;笑貧不笑貪型,不以腐敗為恥,反以腐敗為榮,認為“有本事”才能腐敗,“沒本事”才會喊著要反腐倡廉,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繳械投降型,完全臣服于腐敗,甘愿做腐敗奴隸,認為腐敗是融洽關系的“潤滑劑”,大搞權錢、權色、權權交易。
人,一旦有了“臭豆腐情結”,將反腐敗視為“臭豆腐”,其帶來的危害會十分嚴重的。比如,一些黨員干部一邊嚴詞抨擊不廉潔現象,一邊又在人情論、從眾論的影響下,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違反規定的宴請、禮品、有價證券、高檔休閑娛樂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臭豆腐情結”就如同是腐敗的種子,具有很強的傳播性。在這種“臭豆腐情結”的助推下,一些不廉潔行為悄然滲透到少數黨員干部群眾的工作和生活中,并在不經意間逐漸成為一種可怕的生活方式。
毋庸置疑,現實生活中確有許多事應問,也有許多人該責。比如貪贓枉法、揮霍公款、濫用職權、假公濟私、行賄受賄、腐化墮落、欺上瞞下、弄虛作假……問題是我們在痛責之后,該做些什么?怎么做?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得透理得清的。有人看到自己肩上的重擔,勵精圖治、身體力行,為反腐倡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有的則僅僅停留在斥責、埋怨、感嘆的表層,每日以“責”為快,儼然以“評委”、“裁判”居之,忘卻了自己也是主人。這也責,那也怨,左看不順眼,右看不習慣,信奉“臭豆腐情結”,明責其臭,暗嚼其香,悟其道,行更甚。
試問,如何才能有效遏制“臭豆腐情結”應運而生呢?筆者認為,其一:要加大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力度。把對領導干部的說與做結合起來。有的領導干部是說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是說教別人的“強者”,約束自己的“弱者”。其二:要把對領導干部的“德”與“能”的考核結合起來。強調既要有“德”,還要有“能”,只有德才兼備的領導干部才是黨和人民需要的干部。其三:要加大下級對領導的評議和監督力度。領導干的怎么樣,干部職工和群眾說了算。唯有如此,那些當面說套背后說一套,人前說一套人后說一套的腐敗分子才沒有藏身之地,使得腐敗分子在政治上身敗名裂、經濟上傾家蕩產、思想上后悔莫及,從而讓“吃者”嘗不到“臭豆腐”之“香”、“看者”也聞不到“臭豆腐”之“香”,將各種“臭豆腐情結”扼殺在萌芽狀態。(佘海軍)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