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廣東美眉五一節后到洛陽旅游,雖然避開了黃金周的人流,但因天氣較熱,牡丹的花期剛過,不免遺憾。回程時,就帶了幾盒牡丹餅做手信。
回家后電話告知朋友,朋友問:“牡丹餅能吃么?”美眉笑倒。朋友頗有美食家之風,來美眉家品嘗時,開始只是掰下一角,輕輕一咬餅皮后說:“不錯,有很濃郁的豆香味。”再吃餅餡,再次說好:“像過去農家自己做的老黃糖,甜而不膩。”
和牡丹花一樣,牡丹餅也與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有關。當年武則天被迫到長安感業寺削發為尼,心情郁悶,便借花消遣,以牡丹花瓣、豆子、紅棗等為原料制作香甜素餅,令師父們稱奇。武則天取代李唐執政后,長期在洛陽上陽宮中號令天下,留下不少有關牡丹的佳話。牡丹花開時節,她令御廚取嫩花做成精美甜點———牡丹餅,供賞花時品嘗,并賞給重臣近侍。后來,這種甜點工藝傳至民間,由洛陽至全國,由唐代至后世,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
大豆原產中國,從宋朝開始,大豆及加工技術逐步傳到世界各地。由于大豆有得天獨厚的營養保健優勢,大豆制品的需求在海內外都很旺盛。現時的洛陽牡丹餅打破以面粉為主料的傳統工藝,改以豆類為主料,不僅順應了人們追求健康的潮流,而且將原來脆硬的風味,變成酥松綿軟,使芳香更加濃郁,回味更加悠長。(原標題:來嘗嘗 咱們洛陽的“牡丹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