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水席”始創于1908年,以魯山宴席傳統風味為基礎,融取宮廷御膳烹飪技術,工藝講究,制作精細,形成了具有魯山風格,色、香、味、形俱佳,符合中原地區社會風俗習慣的宴席佳肴,其魯山水席“八碗八”更是別具一格,錦上添花。 “魯山水席”名稱的由來,一是緊扣水席湯水多的特點,二是指似水流云的上菜順序。魯山水席以湯取勝,這湯,就像一首徐緩有致的音樂,開始時味道淡淡的,然后加選點麻辣,最后再加糖變成甜味兒。不知道水席的創始者對人體味覺的接受序列是否做過專門研究,但這絕非隨意的安排,而是一種匠心獨運。你想,人們開始吃飯時,味覺一定十分靈敏,對菜味兒極為敏感,此時味兒淡些也不要緊。隨著菜吃得越來越多,這時將味道加濃一些,味蕾在濃烈味道的刺激下依然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菜肴的獨特之處。如此就能使人的味覺在整個宴席中始終處于一種新鮮的狀態,不至于產生厭煩感,這正是魯山水席的魅力所在。
魯山人對于湯水豐富的傳統水席,有著外人難以理解的深厚感情。它不僅是盛大宴會中倍受歡迎的席面,更是平時民間婚喪嫁娶、誕辰喜慶等禮儀場合招待至友親朋的必需佳肴。甚至還把水席看成是各種宴席中的上席,以此來款待遠方來客。由于魯山水席內容豐富,味道齊全,所以它的適用面比一般的宴席寬。上至權貴,下到百姓,人們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點菜,豐儉隨意,實惠大方。
魯山水席除了味道鮮美、做法獨特和用料考究的特點外,同其他菜相比較還有一個優勢,即特別符合人體健康的標準。它以素菜為主,不會增加脂肪含量,符合多吃蔬果的健康之道,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不致于對健康造成威脅,可謂一舉兩得。赴宴人湯菜交替食用,腸胃舒適。看到雞蛋湯上桌,了解風俗的人都知道,菜已全部上完,這碗送客湯說明水席到了尾聲,賓主皆大歡喜,紛紛起身離席。
早年,馮玉祥將軍到魯山,點名要品嘗魯山水席“八碗八”,對其獨特的風味非常贊賞。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河南省政府遷駐魯山,地方官員豪紳多以魯山水席“八碗八”宴請達官貴人。解放后,魯山水席更加完善、興盛。然而自文化大革命開始,這一享譽中原的宴席佳肴逐漸失去原有特色。為了繼承和弘揚魯山歷史餐飲文化,魯山天潤樓秉承“傳統不保守,現代不失真”的經營理念,按照“春滋養、夏清熱、秋潤燥、冬補益”的科學飲食營養觀,著力打造風味獨特的“魯山水席”,從而使傳統的魯山水席重放光芒。
水席是一道如少女一樣美麗的高雅文化大餐:既誘惑你,又賞心悅目。它精美的造型、豐富的品種和嚴格的菜序,令人耳目一新,那獨特的韻味讓人心醉神迷,難以忘懷。從中可以體察到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風范。到魯山旅游的朋友不妨親口嘗上一嘗,領略一下天潤樓“魯山水席”的風味,相信大家吃了都說好。(原標題:名不見經傳的河南魯山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