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一連,鼠標一點,粉皮銷路不愁呵!左鄰右舍都買過了,這不俺也買了一臺!”9月8日,在原陽縣齊街鄉龍王廟村,村民辛玉嶺正興奮地把新買的電腦搬進屋。
龍王廟村現有420戶人家,有393戶從事粉皮加工。一進辛玉嶺家,院落的別致設計讓人耳目一新,一座兩層半的小樓坐落在小院的中間,前院整齊地擺放著晾曬的粉皮,后院是豬圈、沼氣池,整潔有序。屋內客廳里擺放著大屏幕彩電,臥室安裝了空調,還有專門的書房。
“俺的粉皮從挑選綠豆到浸泡、磨漿、提取淀粉、踅粉皮都有嚴格的程序,手工加工,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絕對是‘綠色粉皮’。”說起粉皮的加工制作,辛玉嶺有自己的“小九九”:“不僅俺的粉皮能賣好價錢,做粉皮剩下的漿渣還是喂豬的絕好飼料,豬糞又可以產生沼氣,沼氣產生的殘渣余液是無毒高效有機肥,可以肥田。”
龍王廟人依靠“粉皮——生豬——沼氣——農田”這條產業鏈,群眾過上了紅紅火火、甜甜蜜蜜的好日子。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4000余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村里又投資350萬元,成立了股份公司,先后吸納群眾300多戶參與,占全村粉皮加工總戶數的90%以上,使該村粉皮的年生產能力達到150萬公斤,實現產值1800萬元。“小粉皮”鼓起了“龍王廟”人的腰包。(記者聶廣鵬通訊員張建軍)(原標題:“粉皮”富了“龍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