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橋頭是開飯館的好去處,南來北往的客商不斷。一天,一位來萬福橋歇腳的“油腳子”(販油的腳夫)買來兩塊豆腐和一點牛肉,從自己的油簍子里舀上一勺菜油,請求陳麻婆代為加工。陳麻婆立即應允。當香氣四溢,顏色誘人的牛肉末燒豆腐端上飯桌時,其他“油腳子”也饞涎欲滴,紛紛買來豆腐和牛肉,并也舀上一勺子菜油請陳麻婆代為烹制。因為油大火旺,豆腐雪白綿軟,下鍋不爛,牛肉又鮮又嫩,所以陳麻婆燒制的豆腐可口異常。從此,一傳十,十傳百,不但“油腳子”,后來連一些文人雅士,富商巨賈也慕名前來這里品嘗陳麻婆燒制的豆腐了。久而久之,陳麻婆燒制的豆腐遂成為四川一道風味獨特的名菜。人們為了稱呼方便,便把陳麻婆店燒制的豆腐稱作“麻婆豆腐”,她所在的陳家小店也自然地被命名為陳麻婆豆腐店了。
出了名之后,陳麻婆依然采取廉價招客,味美取勝的策略,小店依然是舊式方桌和高腳板凳,只以麻婆豆腐待客,而且門前不掛招牌。麻婆豆腐另一個吸引人之處是當面操作。爐灶設在店堂之中,一排三眼焦炭爐,火力從大到小,灶頭上放著辣椒、豆豉、醬油、川鹽、花椒末等佐料。顧客交來豆腐、肉和油之后,可以坐等,也可以在灶前觀賞操作。陳麻婆有條不紊,先用大火煸炒肉末,下豆腐及佐料后,再移至中灶小火煨靠入味,最后勾芡盛碗上桌,宛如現在烹飪技術表演一樣。別的飯館見麻婆豆腐有名,紛紛效尤,有的大飯店還把麻婆豆腐當作一款名菜。但品嘗過的人卻評論,無論哪家飯館,總不及陳麻婆豆腐店燒制的麻婆豆腐那樣具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