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信陽市農業部門獲悉,今年秋冬種期間,全市將在種足種好小麥、油菜的基礎上,計劃種植80萬畝以上紫云英,其中50萬畝用作綠肥,20萬畝留種,10萬畝用作發展農業觀光旅游。到“十二五”末,全市紫云英種植面積將發展到120萬畝以上。
信陽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地帶,生態環境獨特,是紫云英種植的最佳區域之一。信陽市種植紫云英歷史悠久,是全國紫云英種子生產基地。該市耕地保有量1045萬 畝,秋冬種常年種植面積945萬畝,尚有近100萬畝冬閑白茬田,嚴重影響了耕地利用效率。而大力發展紫云英及其相關產業,是減少并消滅冬閑白茬田,推進 信陽市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發展紫云英及其相關產業效益非常可觀。信陽市農業局分別從紫云英留種田、作綠肥、用作旅游觀光三個方面,對種植紫云英的效益進行了研究測算。紫云英留種 田,每畝可產種子30公斤,畝均效益300元。種子加工出口后,每畝可創匯600元。與麥茬田種水稻相比,紫云英留種田種水稻每畝可增收稻谷50公斤。盛 花期的紫云英可為稻田提供大量必需的養分,每畝減少化肥投入約100元,且對后期作物也持續有效,實現持續增產。與普通稻米相比,用紫云英作綠肥生產的綠 色和有機稻米每畝可增收600元左右。此外,紫云英葉色碧綠,花色艷麗,花期較長,大田種植可與小麥、油菜花相映成趣,極具觀賞價值,可帶動我市觀光旅游 業發展。
目前距種植紫云英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信陽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制定紫云英生產發展規劃。以城市郊區為重點,啟動“紅茶圍 城”工程;以公路、鐵路沿線為重點,啟動“彩帶護線”工程;以旅游區、風景區為重點,啟動“觀賞花圃”工程;以冬閑白茬田集中區為重點,啟動“綠肥示范” 工程;以種子生產優勢區為重點,啟動“種子基地”工程。各縣區要充分利用當地冬閑白茬田,規模化種植紫云英,重點創建全國綠色和有機大米生產基地,叫響信 陽農業品牌;各相關部門要強化服務,培育壯大一批紫云英種子、蜂蜜加工出口龍頭企業,提升農業出口創匯能力。(方慧玲)(原標題:河南:信陽大力種植紫云英 計劃播種80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