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劉文新的辦公桌上,有五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他學習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心得,還有代表集中學習的體會和人大常委會組織視察調研活動的記錄。選民向他反應的每一條意見建議,哪怕是一句話,他都記在本子上……
“我是茶鄉農民的兒子,現在有機會回報父老鄉親,是我的榮幸。人大代表職務給了我一個平臺,讓我有更多的機會把每一件百姓關注的事做好。”為了把百姓的心聲帶到全國人代會上,劉文新下足了工夫。
在十二屆全國人代會召開前,劉文新圍繞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進行調研。會議期間,他建議國家加大投入,在每個鎮或者每個村都建設一個垃圾處理站,并設法將垃圾變成肥料,加以充分利用。“以城鎮化為引領,就是要在農村建立新型社區。新型社區要有一個城市化的概念,不僅要像城市一樣規劃,還要有配套的基礎設施,真正的讓農民變市民。環境好了之后,不僅可以為農村留住人力資源,還能大大緩解城市的人口壓力。”劉文新說。
由于職業關系,劉文新對茶產業有著獨到的見解。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他建議國家對茶產業應扶優扶強,重點扶持,持續扶持。茶產業的鏈條很長,要想做大做強茶產業,小規模是沒有利益的,只有放眼長遠,做出品牌,做出規模,形成龍頭,才能實現規模效益,帶動農民,帶動茶農增收致富。同時,國家在制定稅收政策時要特別考慮茶產業。“農副產品在收購抵扣的時候享受13%的稅,而茶產業也屬于農副產品,但在銷售的時候卻按17%的增值稅抵扣,與工業的標準一樣。也就是在茶葉還沒銷售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4%的稅,增值那一部分稅就更高了,這就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加了稅負。”,因此,劉文新建議國家將農產品進出口稅統一調整為13%,增值的部分另算。對于他的這一建議,同行與茶農們都十分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