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奶業潛力帶富中原奶農 關注河南省奶業發展
2013/12/20 10:08:3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如今,不管你是走進城市或鄉村的超市,還是街頭售報亭,首先映入眼簾的恐怕就是乳制品了,純牛奶、酸牛奶、乳飲料、牛初乳等等,品牌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記者在我省農村采訪時發現,在農民的客來禮往中,乳制品也是后來居上。消費乳制品,已不再是城市人群的專利,乳制品消費已逐漸成為我省城鄉居民消費的一種時尚。
二戰后,日本政府大力提倡中小學生喝奶,普遍推廣營養餐,使中小學生身高明顯提高。1995年,中國和日本11~14歲學生比較,除去省會城市外,我國中小城市男、女生分別比日本的矮0.9厘米和0.5厘米,較貧困農村分別矮3.9厘米和4厘米,所以,在業界有“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說法。牛奶為何有如此神奇功效,這是因為牛奶有著其他食品無法比擬與替代的營養價值,它已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1千克牛奶所含的氨基酸可以滿足一個人一天的需要,且膽固醇含量低,顯著低于蛋類、豬肉和牛肉。牛奶中的鈣、磷含量不僅高,而且比例適當,其中鈣的含量為人奶的8倍,特別利于人類吸收。
牛奶不僅是一種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優質食品,且富含一些免疫增強物質,是一種天然的營養品。多喝牛奶,可以說是有千益而無一害。我們中國人的膳食結構有很多優點,但是缺鈣較普遍,按照中國營養學會的標準,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鈣,而我們的飲食中僅有500毫克,缺少300毫克。怎么辦,一天一杯牛奶足矣。
一杯牛奶成就一個產業
雙匯用一把刀“殺”出了160個億,南街村“玩面蛋”“玩”出10多億元的銷售額,在奶業界也不乏這樣的實例:全國排名20位前后的我省奶業巨頭花花牛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上繳利稅800多萬元,一大批農民在“花花牛”的帶領下走上了致富之路。
有關專家分析了奶牛飼養在經濟上的四個重要特點:一是飼料報酬高。奶牛能將飼料能量的20%和蛋白質的20%~30%轉化為牛奶,用1公斤飼料喂奶牛所能獲得的動物蛋白比喂豬至少高兩倍。二是安置城鄉勞動力。按照平均2.5頭奶牛需一個勞動力計算,全國從事奶類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的直接從業人員就有200多萬。三是產業鏈條長。能夠帶動飼料工業、機械制造業、輕工業、物流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四是經濟效益高,群眾積極性高。目前,養一頭成年奶牛年可獲利3000~5000元,每個勞動力可養10頭成母牛。
我省是農業大省,每年要產生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如何利用好這些秸稈成了各級政府和農民頭疼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大力發展奶牛業。奶牛是反芻動物,在其飼料結構中,粗纖維的比例必須在50%以上,農作物秸稈就是一種非常好的粗纖維飼料源,對作物秸稈進行簡單處理后可以制成各種檔次的牛用飼料,如氨化飼料、青貯飼料、發酵飼料、顆粒飼料等。通過奶牛,使農業循環鏈條越拉越強、越拉越長。
過去,農民在家養幾頭奶牛,自己擠奶進城賣,不但掙不了大錢,消費者也怕不衛生。如今,三鹿花花牛公司通過建立奶牛飼養小區、提供擠奶設備、集中奶牛進小區,實行統一管理、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擠奶、統一防疫、統一收購,與奶農建立了風險同擔、利益共享的聯合體。目前該公司已在鄭州、新鄉、周口、焦作、平頂山等10個市發展奶牛飼養小區53個,帶動農戶養奶牛3萬多頭。
“一帶一片”拉動我省奶業發展
按照優勢區域布局的原則,我省自2001年起實施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及與豫東平原奶源基地“一帶一片”開發建設,現取得了明顯成效。以2004年為例,“一帶一片”奶牛存欄15.9萬頭,牛奶產量56萬噸,加工能力95萬噸。
我省境內的黃河灘區主要分布在鄭州、洛陽、濟源、開封、焦作、新鄉、濮陽7市21個縣(市、區),灘涂區面積396萬畝,是國家規劃的十大奶牛飼養帶之一,也是我省規劃的綠色奶業示范帶,建設目標是到2005年使示范帶的存欄奶牛達到10萬頭的規模,年加工牛奶25萬噸,年產優質奶牛2.4萬頭,年提供鮮奶30萬噸。項目建成后,綜合年產值可達19億元,僅農民養奶牛一項每年就可新增加收入2.1億元,乳品加工企業新增產值約12億元,可帶動沿黃河灘區5000多戶飼養奶牛,為社會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
記者近日在示范帶上的中牟縣萬灘鎮奶牛飼養小區內看到,飼養大戶徐軍領的奶牛場占地40畝,有奶牛210頭,每年可消化600畝的玉米秸稈。為支持農民養牛,三鹿花花牛公司和農行河南省分行聯合,構建了“貸款購牛,公司擔保,以奶還貸”的運作模式,農戶自籌50%、貸款50%購牛,貸款部分由公司擔保。此舉解決了農戶缺錢買牛的難題,受到農民歡迎。
奶業是畜牧業最具潛力和活力的產業
在畜牧業中,奶業的潛力和活力是其他產業所無法比擬的,2004年全省奶類總產量78萬噸,比2000年增加兩倍多。但有這樣一組數據也同樣值得我們注意:世界年人均消費牛奶量為100公斤,發達國家為266.6公斤,發展中國家為49.9公斤,而我國只有17.7公斤,河南更少,僅8公斤。我省是人口大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村消費市場的啟動,城市和農村的乳品消費量將分別以20%和50%的增幅增長,奶類產量遠不能滿足消費需求。
我省地處中原,乳品打入南方市場比內蒙古等北方省份更具區位優勢。我省是農業大省,飼料飼草資源豐富,目前秸稈利用率為43%,如果“一帶一片”的秸稈利用率提高到70%,就可增加奶牛80萬頭。今年以來,奶牛規模化飼養發展較快,全省奶牛養殖小區有163個,擠奶站70個,奶牛場177個。光明、三鹿、蒙牛等國家重點乳品加工龍頭企業入駐河南,為我省乳品加工業發展注入了活力,提升了管理理念。截至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乳品加工企業106家,設計年加工處理鮮奶能力130萬噸,這為我省乳品加工業迅速擴張奠定了基礎。
發展奶業需規避風險
我省奶業的產業化程度低,奶業的主體經營模式是分散飼養、集中加工,奶牛飼養戶與乳品加工企業基本上是一種通過合同建立起來的買賣關系,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因此,有關專家提醒農戶,養奶牛必須首先考慮養牛成本,以免無利可圖。奶牛飼養成本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的限制:一是奶牛品種。奶牛品種直接影響到牛奶的產量和質量,這直接影響到農戶飼養能否賺錢。二是飼養直接成本。近年來隨著政府的大力扶持,奶牛飼養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相對的飼草料基地建設滯后,再加上奶農的飼喂技術相對落后,造成真正適合奶牛的優質牧草少,奶牛單產低,牛奶質量不穩定,喂養成本高。三是疾病治療成本。目前在養牛業中獸醫成本普遍偏高,獸醫水平參差不齊,沒有專業化、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
專家提醒政府部門,注意避免奶牛飼養業發展中的盲目性:近年來,由于政府提出了優先發展奶牛業的政策,所以出現了“牛奶熱”,并引發了“養牛熱”。對此,奶業發展必須有計劃進行,必須堅持龍頭企業帶動飼養業,走政府、企業、農戶聯動的發展路子,由市場需求決定奶牛業的發展速度,不能盲目發展,否則就會出現“奶賤傷農”現象。牛奶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其存放時間很受限制,因此,要與龍頭企業聯合,有計劃引導農戶飼養,以期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
我省理出奶業發展思路
奶業要發展,關鍵看奶源。為把我省建立成我國的奶業大省和奶業強省,我省以迅速增加奶牛數量為重點,圍繞龍頭建基地,加快奶源基地建設,堅持“引、繁、改”三策并舉的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奶牛數量少、總體素質低的問題。實施奶牛良種補貼政策,每從國外引進一頭優質奶牛,省畜牧局補貼1500元,總計資金為450萬元,補完為止;全面普及人工授精技術,用高產奶牛凍精進行奶牛改良和“西雜牛”改良,每接種一頭優良種公牛凍精,省畜牧局補貼20元,總計資金為400萬元,補完為止。隨著光明、三鹿、蒙牛等乳業巨頭入駐河南,我省乳業發展有了活力,我們要整合好優勢資源,提高乳業的產業化水平,培育龍頭乳業企業集團,培育品牌,增強市場開發和帶動能力。加強疫病防治,規避奶業發展風險。將奶源基地建設與飼草飼料基地建設同步進行,在充分利用好農區秸稈資源的同時,建設優質牧草基地,發展適度規模牧場,為奶業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加上強有力的措施,我們何愁奶業不“牛”、奶農不富。(原標題: 挖掘奶業潛力帶富中原奶農 關注河南省奶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