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牟萬灘奶牛基地憧憬農牧良性循環
2013/12/20 10:13:4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牟縣是鄭州市民的“奶瓶子”,日產25噸鮮奶的萬灘奶牛養殖基地是中牟眾多養殖基地之一。
沿黃河大堤一路向東,萬畝黃河灘上有一個占地400余畝的奶牛養殖小區,這里就是與鄭州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花花牛公司最大的奶源供應地。在圍欄里,一頭頭奶牛正悠閑地吃著飼料,奶農們也在忙碌著清圈消毒。“這只是我的3個養殖場中的一個,中牟全縣有一萬頭奶牛,牛奶日產量100噸左右。光我的3個場里就養著3000多頭奶牛,日產鮮奶總約25噸。”53歲的齊成鎖向記者介紹著。
初嘗“螃蟹” 賠盡全部家當
1989年,齊成鎖經人介紹到花花牛公司拉飼料,在和養殖戶接觸中,得知奶牛養殖是一條投資小、見效快的致富途徑,于是貸款1萬多元購買了3頭荷蘭奶牛,在鄭州市郊區租賃了3分地,搞起了奶牛養殖。但因缺少經驗,管理不善,再加上全國奶牛流感病的發生,齊成鎖的第一步以失敗而告終,近兩萬元的投入化作烏有——那是他的全部家當。
面對殘局,齊成鎖唯一的念頭便是放棄,是朋友的勸說讓他最終沒有退縮。1993年初,他經過多方籌措資金又購回了3頭奶牛,當年年底,便獲純利潤8000元。
初戰告捷,親戚朋友得知后紛紛找上門請教奶牛養殖技術。先后有30余戶投靠齊成鎖加入了養殖奶牛的行列。到1999年年底,齊成鎖養殖的奶牛已發展到20余頭。
回鄉創業 帶動鄉鄰致富
2001年年初,萬灘鎮提出了大力發展黃河灘區奶牛養殖的口號,齊成鎖決定回家鄉發展。隨后,占地400余畝的萬灘鎮黃河灘區奶牛養殖小區破土動工。
從動工那一天起,齊成鎖便搬進了小區工地日夜堅守。僅兩個月時間,就建成了縱深8排、63個單元的養殖小區。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的奶農們紛紛到小區安家落戶。短短半年時間,養殖小區就入住養殖戶70多戶、奶牛存欄760多頭,累計投入資金900多萬元,一躍成為花花牛奶業公司最大的奶源供應區。齊成鎖的奶牛存欄也達到了30余頭,年獲純利潤10萬余元。
據記者了解,小區的效益蒸蒸日上,喜人的效益和優質的服務吸引了附近鄉鎮的養殖戶,甚至有外縣、市的養殖戶不遠千里來到小區。養殖小區成為一方充滿希望的樂土,帶動萬灘鎮經濟發展,并輻射帶動了中牟縣及周邊地區的奶牛養殖發展。
憧憬未來 農牧良性循環
隨著小區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鄭州萬灘錦華牧業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成立了。同時,萬灘鎮標準化奶牛示范養殖場存欄奶牛達到850余頭,齊成鎖本人的奶牛存欄也從入區時的30余頭發展到現在的220余頭。2003年,萬灘錦華牧業公司被鄭州市委、市農業化辦公室命名為全市“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4年被評為“全國奶牛養殖示范小區”。同時,齊成鎖本人也被市、縣、鎮分別評為“農村實用人才”、“勞動模范”和“農民致富帶頭人”。
“現在奶牛養殖發展數量已經不再是重點,提高奶牛質量和奶牛產奶量才是奶牛養殖發展的關鍵。如果不上規模確實難有競爭力。”據齊成鎖介紹,近十年來我國奶牛養殖發展十分迅速,如今中牟養殖的奶牛主要品種是中國荷斯坦牛,從澳洲進口的奶牛也有,但數量較少。
在養殖小區里,記者看到有一個專門采集牛糞的池子,齊成鎖介紹,這是生產有機肥的區域。“牛糞一直是制約奶牛業發展的大問題,牛糞清理如不及時很容易引發奶牛生病或發生疫情,去年我投資了五六百萬元建成了有機肥生產區,把養殖小區里的牛糞集中在一起加工成有機肥,每天量達80噸。”現在并沒有靠有機肥掙錢,由于成本高,這些有機肥尚無法獲得廣泛認知,目前主要用于蔬菜、花卉的種植,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有機肥將是養殖小區的另一大財路。
談及小區以后的發展,齊成鎖充滿信心:“當前奶牛養殖市場有著廣闊的前景,群眾對發展養殖業情緒高漲,我們將提高牛舍、牛欄標準,進一步規范管理,提升小區品位,推行畜牧養殖和牧草種植相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實行秸稈還田,提高農田有機質的含量,最終達到農業、牧業的良性循環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原標題:河南中牟萬灘奶牛基地憧憬農牧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