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集原輔材料供應、新品種選育、試驗示范、技術推廣、菌種生產、儲藏保鮮、加工銷售于一體,通過技術服務和菌種供應帶動靈寶市近10個鄉(鎮)和山西省運城等周邊地區菇農5000余戶。
模式二:多戶入股、合作經營型
代表:靈寶市陽店鎮布張村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
該基地由布張村黨支部書記建恩厚聯合五戶經濟能人以股份制形式組建,特點是堅持高標準、高投入,運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施,打造一流的食用菌生產基地。該公司于2009年7月開工建設,累計投資210萬元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生產大棚17個,運用了大蒸汽鍋、自動裝袋機等高新設施,2010年生產香菇80萬袋,目前已回收成本30%,日本、韓國、福建等地客商常住基地收購其產品。
模式三:資金入股、集中經營型
代表:陽店鎮寨原村香菇生產基地
該基地由寨原村兩委干部牽頭,組織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32戶會員共同組建,實行分戶入股投資,集中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標準,收入按股分紅。該基地于2009年10月開始籌建,主要利用林地進行香菇生產,規模50萬袋,預計2010年基地全年可實現產值400萬元、利潤180萬元。
模式四:村建基地,村民入駐生產型
代表:西閻鄉干頭村
市、鄉、村三級投入資金建設基地,吸引全村大部分群眾進駐基地生產,村支部書記張建立建設了冷藏庫,購置了運輸車輛,負責為菇農銷售香菇,產品銷往西安、蘭州等全國各大中城市。
靈寶香菇到了叫響的時候
“靈寶香菇產業是拉長蘋果產業鏈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成功典范;是變廢為寶、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在前不久召開的三門峽市食用菌靈寶現場會上,三門峽市副市長張建峰為靈寶香菇產業算了一筆稱作“13310”的賬,即“1袋香菇,成本3元,產出3斤香菇,產值10塊錢。”高度概括了香菇產業的可觀效益。
從1999年到2010年,靈寶市先后出臺了為生產經營者減免稅費、購置食用菌生產四大件設備補貼20%、新建100立方米保鮮冷藏庫每個補貼5000元和扶持50萬袋香菇基地建設等優惠政策,市、鄉兩級共投入扶持資金1300余萬元。
除了資金扶持,靈寶市還在技術服務和技術創新方面下足工夫。市食用菌辦公室堅持每月10日舉辦食用菌實用技術培訓班,形成了“市鄉有總技術員、村片有技術員、戶有技術明白人”較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同時,制定完善了“無公害食用菌生產標準”和“無公害食用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嚴格質量管理,該市主要菌品香菇、黑木耳、金針菇等6個品種已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靈珍”牌香菇、黑木耳榮獲河南省名牌農產品。
“靈寶香菇產業到了該叫響品牌的時候,目前靈寶市正在進行‘靈寶蘋果木香菇’地理標志產品申報,爭取使靈寶香菇像靈寶蘋果一樣叫響全國市場。”靈寶市委副書記任曉云信心滿懷。本報記者 吳燁本報通訊員 王麗霞(原標題:一棵樹結出兩種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