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特產(chǎn) >> 瀏覽相關信息

明朝洛陽牡丹記

2014/4/22 19:06:38 點擊數(shù): 【字體:

明朝洛陽牡丹記  

——兼談明朝開封等地的牡丹 





明朝洛陽牡丹記

  
    核心提示 
   
     洛陽牡丹初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至于明清時期的洛陽牡丹,人們大多語焉不詳。由于明代后期,亳州等地開始種植牡丹,又有花譜問世,人們往往認為,亳州等地的牡丹在明朝時一定盛于洛陽。實際上,明朝時期,洛陽仍是全國的牡丹栽培中心,正如《大明一統(tǒng)志》所言的“牡丹,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
    
    1 洛陽牡丹甲天下
    
    《大明一統(tǒng)志》是明代官修地理總志,于明英宗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刊行。該書卷二十九載:“牡丹,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有姚黃、魏紫,名園二十四,花品特著者二十五種。”它記載了明代中期洛陽牡丹的種植情況。當時,洛陽牡丹名園有24個,特別著名的品種有25個,如姚黃、魏紫等。
   
     明朝洛陽牡丹的興盛,一方面源于元朝中期以后牡丹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還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豫西山區(qū)野生牡丹資源豐富,為栽培提供大量種源;二是明代洛陽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成為河南省采煤、礦冶、棉紡、瓷器業(yè)的中心,如明代紅洞溝銀礦遺址,規(guī)模甚大。
    
    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園林的發(fā)展和牡丹的種植。明朝詠吟洛陽牡丹的詩文不亞于唐宋時期。在《明史》《明史紀事本末》這兩本書中,牡丹一詞出現(xiàn)了18處——4處講的是抗倭戰(zhàn)爭中的朝鮮牡丹峰之戰(zhàn),8處講的是有關牡丹的衣服,1處講的是關于紫牡丹的詩,4處講的是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春二月下詔取洛陽牡丹三十本,還有1處講的是洛陽龍門鎮(zhèn)有個叫“司牡丹”的女子死而復生。
    
    這說明洛陽牡丹名滿天下,皇帝要下詔取之。而在洛陽,以“牡丹”為名的女子很普遍,這反映了牡丹在民間的重大影響。
    
    2 天下名園重洛陽
    
    明朝時期,洛陽名園很多。除元代名園的傳承外,還有兩種——重建的北宋名園和新建的園林。在重建的園林中,最著名的是苗帥園和獨樂園;在新建的園林中,最著名的是12個王府園林。
    
    苗帥園曾是北宋洛陽私家園林,毀于戰(zhàn)亂,明初有人在此重建苗帥園。謝肇淛(zhè)《五雜俎》卷三載:“洛陽名園,以苗帥者為第一。據(jù)稱,大樹百尺對峙,望之如山,竹萬余竿。有水東來,可浮十石舟。有大松木,水環(huán)繞之。”
    
    獨樂園是由司馬光命名的園林,也毀于戰(zhàn)亂。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洛陽人畢享中進士,官至右都副御使,開始重建此園。對于此園的景致,黃佐在《泰泉集》卷九中這樣表述:“獨樂名園樂水濱,種葵長得殿余春。”畫家仇英曾來到洛陽,繪制了《獨樂園圖》,畫中可以看到花農(nóng)擔水澆牡丹的場面。
   
     明代徐渭的《牡丹賦》載:“何名花之盛美,稱洛陽為無雙……爾其月陂堤上,長壽街東,張家園里,汾陽宅中,當春光之既和,藹亭榭之載營。天宇曠霽兮絲遊,景物招人而事起。”月陂堤等是唐宋的洛陽名園,明代對其進行修復,再現(xiàn)“百蕊千芽,照耀朱霞”的牡丹奇觀。
   
     洛陽最壯麗的園林是明朝前期的伊王府和后期的福王府(位于今老城區(qū))。除此之外,洛陽及周邊還有10個郡王府:洛陽郡王府、萬安郡王府、安樂郡王府、孟津郡王府、陽城郡王府、新安郡王府、永寧郡王府、宜陽郡王府、河清郡王府、河陽郡王府。這些王府廣設園囿,芳草芊芊、國色吐芳。
    
    關于洛陽的名園,明朝王立道的《具茨集·詩集》卷四載:“洛陽自古多名園,仙履同臨九日尊……點綴春光應不惜,一花乞于一詩來。”胡奎的《斗南老人集》卷三載:“洛陽牡丹公式玉盤,宮城落絮春漫漫。千輪萬轂畫馳道,一日看花心未了。”詩中描寫的就是明朝初期伊王府的牡丹之盛。
    
    3 中原遍開洛陽花
   
     明朝中原各地,除洛陽外,開封的牡丹也很繁盛。開封是朱元璋第五子周王的封地,周王府就是原來北宋的宮城。朱安侃的《叢桂莊牡丹譜序》載,周王府是從第二代周王朱有燉開始種植牡丹的,牡丹園名“天香圃”,其中有牡丹二十余品,“汴之城中,土鹵而水咸,百卉不宜,士庶之家罕有焉”。
    
    嘉靖后,周王府開始在郊外建牡丹圃,貴族們爭相種植牡丹。朱有燉的庶孫朱安侃說:“一園所植者數(shù)萬本,其品多至五十余品,自古未有如此之盛!”朱安侃的牡丹園名為“叢桂莊”,“植牡丹數(shù)百本,作牡丹譜六十二品”,但該譜已佚,僅有這篇序言載入《明文海》而傳世。
    
    河南省其他城市如汝州、裕州(今方城)、汝寧(今汝南)也植有牡丹,但以許州(今許昌)為勝。
    
    緊鄰今河南省的亳州,牡丹種植是從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開始的,薛蕙將牡丹從洛陽、許州引種至亳州。明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薛蕙之孫薛鳳翔的《亳州牡丹史》載,亳州有15個牡丹園,“今亳州牡丹更甲洛陽,其他不足言也。”實際上,薛鳳翔的話不足信矣!因為他未到過洛陽、開封、鄢陵。他所記載的15個牡丹園,只有兩個數(shù)十畝,其余都是數(shù)畝。與開封“一園所植者數(shù)萬本”根本無法相比,因為當時開封僅王府園林就有35個。與“名園二十四”、一般園林數(shù)百的洛陽更不能相提并論。
    
    中原牡丹在明末遭到毀滅性打擊。鄭廉的《豫變紀略》載:“李自成破洛陽,殺庶民數(shù)十萬;水淹開封,百萬民眾死的剩兩萬;亳州被李自成破兩次、被張獻忠破一次。戰(zhàn)亂過后,開封、亳州牡丹滅絕。”

    明末清初的孟津人王鑨(lóng)在《哀洛陽故宮》表述了戰(zhàn)亂后洛陽之慘狀:“洛陽三月春不新,惱殺洛陽看花人。舊時池館今不識,暮鴉啼破楊柳春。”他的《洛陽聞子規(guī)》載:“洛陽三月啼子規(guī),子規(guī)嗷嗷聲何悲……春來啼處花成血,血積花飛紅雨傾。”(原標題:明朝洛陽牡丹記)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4-04-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