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賒店古鎮(zhèn)的街道上,風(fēng)一起,很遠就能聞到陣陣酒香。自從公元25年,定都洛陽的光武帝劉秀將興隆店的酒御筆親封為“賒店老酒”,這股酒香已經(jīng)在賒店古鎮(zhèn)飄蕩了近兩千年。
循著酒香,穿過南中心街向東走到馬神廟街,路西邊就是這股濃郁香氣的源頭——賒店老酒的酒廠。如今見到的這家酒廠與共和國同齡,是鎮(zhèn)上多家古老酒坊的延續(xù)。60年間,以濃香型著稱的美酒從這里源源不斷流向全國各地。隨之,“賒店老酒,天長地久”這句話也家喻戶曉。
轉(zhuǎn)進酒廠的西院,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們正在井旁打水。這口名叫“玉龍井”的古井,井口直徑1.5米,深40余米,就是傳說中儀狄從中取水釀酒的井,也被稱為“五龍女井”。清冽綿甜的井水,特別適合于釀酒。“水是酒之骨,酒是水之魂。”千余年過去,古井依舊是賒店酒廠釀酒的主要水源。
晉代江統(tǒng)在《酒酷》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相傳,儀狄是夏禹王的臣子,以畢生精力“始作酒醪,變五味”。為造美酒,他直赴當(dāng)年與大禹一同治水時到過的中州,終于在潘河、趙河相交處的小村莊留下了造酒的千古佳話。儀狄到過的這個小村莊,正是后來的賒店鎮(zhèn)。
潘、趙河畔的酒家始終記得在賒店釀造出美酒的儀狄,將其奉為“酒祖”。傍晚時分,走在古鎮(zhèn)的大街上,總能見到賣甜米酒的小挑兒。扁擔(dān)一端是酒甕,另一端是用兩根彎竹板十字交叉固定而成的熱酒臺,下面擺著個小炭爐。小銅鍋里的甜米酒正在加熱著,伴著老板的吆喝聲冒著酸甜的香氣。多數(shù)小挑兒上都會系著紅纓,下面掛上一塊銅牌,刻著“酒祖儀狄親傳”的字樣。照著儀狄親傳的釀造方法釀制的這種甜米酒,一直是當(dāng)?shù)鬲毦咛厣娘L(fēng)味小吃。
而賒店人在傳統(tǒng)釀制工藝的基礎(chǔ)上,不斷改良,與現(xiàn)代科技完美融合,造就了賒店老酒酒體豐滿,清澈透明,濃郁芳香,醇和協(xié)調(diào),純正爽凈的獨特風(fēng)格,成為許多賒店人離開家鄉(xiāng)后日思夜想的國酒老店特有的“賒店味”。
(原標(biāo)題:賒店古鎮(zhèn) 千年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