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又名側耳、糙皮側耳、蠔菇、黑牡丹菇、我國古代稱天花,是擔子菌門下傘菌目側耳科一種類。平菇是現代國內外發現的2 000多種食用菌中,生長迅速,個體較大的一種質嫩味美、價值很高的大型食用菌。
伊川縣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為京畿之地,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秦時,孔子九世孫孔鮑在伊川講學。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伊川譜寫過清麗壯美的詩篇。宋時,著名理學家程頤在伊川設院授徒,范仲淹、邵雍安眠于伊川大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自然條件,給早期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里田土肥美,農耕文明,自古以來百姓就有采食野生平菇并培育平菇的生產活動,并奉其為上品。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伊水》對伊尹出生地有詳盡明確的記述,伊川縣平等鄉是伊尹出生地。伊尹是商朝商湯的開國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飪學、中醫學、藥性學、絲織業創始人,中國美味飲食的開創者,史稱烹飪鼻祖。伊尹為中華第一名相,歷代均敬其為圣人。據《呂氏春秋?本味》記載,“湯得伊尹,袚之于廟,爝以灌火,釁以犧猳。明日,設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為湯說美味。”商湯聘請伊尹,在宗廟舉行祈福的祭祀,在朝堂上以隆重的禮節接見伊尹,伊尹向商湯講述天下美味的精妙,把姜、桂、菌、醬、鹽、露、玉卵石作為調和味道的美味調料,其中的菌就是指平菇。《漢書?地理志》中的“海峰真菌”出自伊川縣,商湯王曾欽點伊川平菇入御膳,賜“峰菌六味”,盛贊伊川平菇的膳食功效。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伊川為官,任“河南尹”數載,深知伊川平菇的滋味,才有“欲求長生不老術,海峰真菌益壽康”的佳句。南宋文學家朱弁在《謝崔致君餉天花》詩里就熱情地贊美了天花(平菇)既是葷菜又是蔬菜,平菇猶如天上的花一樣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伊川平菇有灰白色、灰褐色、黑色,外觀鮮嫩、油光發亮、觀感優美、柄短肉厚、肉厚質嫩、高效高產、耐寒耐溫,在2℃~33℃條件下都能生長。伊川平菇富含蛋白質和磷、鈉、鉀、鈣和鐵等14種微量元素,蛋白質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35%以上。中醫認為平菇性溫、味甘,具有追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還可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通等病癥。平菇中的蛋白多糖體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平菇作為伊川縣的特有經濟作物,1976年伊川縣外貿公司把菇菌等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1979年全縣8個公社種植,縣外貿部門收購加工出口,共出口鹽水蘑菇4萬kg,伊川縣外貿部門和相關單位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促進菇菌產業的發展。近年來,伊川縣平等鄉馬莊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廣泛總結伊川先民千百年來栽培的基礎上,嚴格執行國家無公害平菇栽培生產標準,采用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利用水、溫、光、氣、物等自然資源而生產平菇。“伊川平菇”仿野生原理,以其原生態、純天然、口感好、味鮮美享譽華夏,有“養生藥膳”之美譽,乃菇中之精品。如今,伊川平菇一技獨秀,成為當地支柱產業和品牌農業。2011年,伊川平菇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登記保護。在不遠的將來,“伊川平菇”會給越來越多的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給伊川經濟的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陳會民 王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