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年間,神宗皇帝降旨,各州府縣每年除向皇上進貢珍寶外,必須奉獻當地名貴特產,以表忠誠。吏部尚書李戴(延津縣東街人)知道后修書給延津知縣,令他根據延津的土質情況,選出適當的禮品,不可故弄玄虛,欺騙皇上。延津知縣因事先得到天官的囑托,心中早已有了譜,所以只送來了一車紅蘿卜獻給皇帝,說:“延津地質貧薄,遍地鹽堿沙荒,眾百姓以刮地皮熬堿糊口,沒有什么稀奇的珍品。幸喜今年紅蘿卜卻意外豐收。我們特地命人挑選這些上等蘿卜進獻,望吾主笑納。”皇上一看,這些“上等”蘿卜粗不過手指,長不到五寸,心中真有點反感。可又一想,這豐收之年的蘿卜才有這么大一點兒,其他糧食作物就更可想而知了,災荒年會更不好過。為了體現皇恩浩蕩,當即下了道圣旨,免去延津縣三年應交的皇糧,李戴與縣令遂叩謝皇恩。從此,延津胡蘿卜作為貢品并名揚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