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二七紀念塔
京漢鐵路大罷工亦稱“二七”大罷工,是1923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爭得組織京漢鐵路全路總工會的政治權利而舉行的罷工。
京漢鐵路是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早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就在京漢鐵路工人中開展了工作。1922年,以李大釗為首的黨的北京區(qū)委在京漢鐵路沿線各站先后成立了16個工會分會。為了統(tǒng)一京漢鐵路工會的組織力量,黨決定1923年2月1日在鄭州舉行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主要領導人是張國燾、羅章龍等。曾經通電“保護勞工”的直系軍閥吳佩孚立刻翻下臉來,下令軍方“制止開會”。2月1日,鄭州全城戒嚴。大會代表及來賓200余人(大會代表65人,各路各處工會來賓130余人),沖破軍警封鎖線,擁入會場,高呼“京漢鐵路總工會萬歲”等口號。由于總工會會所被搗毀,代表寓所被包圍,會議無法舉行。總工會于當天夜晚召開秘密會議,決定自4日起京漢鐵路舉行全路總同盟大罷工,提出“為自由而戰(zhàn),為人權而戰(zhàn)!”的口號,并決定總工會臨時總辦公處移至漢口江岸。2月4日,京漢鐵路全線2萬多工人全部罷工,1200多公里鐵路頓時癱瘓,給軍閥政府以迎頭痛擊。2月7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調集大批軍警對工人進行血腥鎮(zhèn)壓,在長辛店、鄭州、江岸等地屠殺工人44人,傷300余人,40多人被捕,約1000工人被開除流亡,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領導罷工的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和武漢工團聯(lián)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慘遭殺害。林祥謙在敵人的屠刀下,斷然拒絕軍閥要他下令復工的威逼,高呼“頭可斷,工不可復”,寧死不屈,慷慨就義。施洋就義時,身中三彈仍三呼“勞工萬歲!”,表現了無產階級的英雄氣概。大罷工堅持到2月9日,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京漢鐵路總工會和湖北省工團聯(lián)合會下令復工。
“二七”慘案后,各地工會組織受到嚴重的摧殘,50多個鐵路工會被搗毀封閉,馬林、陳獨秀、張國燾等大批共產黨員和工會領袖受到通輯,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結了“二七”慘案的經驗教訓,多數人認為,“二七”罷工雖然遭受了一些損失,可是意義重大。“二七”罷工是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頂峰,它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二七”罷工的失敗,也使黨逐步認識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要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必須建立一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原標題:京漢鐵路大罷工】